比利时华媒记者行走青海:感受非遗 体验土族民俗风情

(本平台特派记者王晨青海报道)淅淅沥沥的小雨,伴随着海东市清爽的微风,开始了在青海采风的第二天。

上午,我们驱车来到了永录康格达景区。该景区位于民和县满屏镇大庄村,建筑风格明显是民族风情,其中包括,千佛殿,重视家居馆,乌木精品艺术馆,河湟民俗文化馆,民俗家居馆,民俗生产工具馆,农忙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等,各个展馆给予我们不一样的风采。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我们又深入地了解了该地区的文化民俗。

印象深刻的就是“农忙广场”,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使我们“局外人”直接了当地看到当地人农耕时节的活动以及了解农耕文化。更神奇的是,在这里发现了比意大利面更早2000年历史的小麦制作的面条,它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面条”。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土族”少数民族的世界,土族人民热情似火。在农耕时分,从农历7月12日到9月15日结束,农民伯伯载歌载舞,可谓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纳顿节。”纳顿以宏大的场面,多变的队形,醉人的舞蹈,古朴而鲜活的生命形态,以浓郁的地方民族气息构成了土族独有的风姿独一的审美意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除了声势浩大的“狂欢节”,“土族”的姑娘们还有自己的绝活,就是刺绣。民和土族刺绣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其作品主要是服饰,枕头,鞋垫等等。

土族姑娘在刺绣时,认真的神情,精美的做工,好似一幅画卷一样供我们欣赏。

今天可谓是不寻常的一天,由于天气原因,导致部分交通地段塌方,所以在下午,我们华文媒体访问团乘坐大约6小时的长途客车才到达今天下榻的宾馆。

途中,我们路过喇家遗址,位于黄河上游地区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处大型灾难遗址,保留史前地震和黄河大洪水等灾难遗迹。

在6小时的车程中,听着导游的青海故事和极具原生态的民间小调,看着窗外的极美景致,感觉很快就抵达今晚休息的目的了。

 

行走青海》系列专题:

比利时华媒记者行走中国之大美青海:从海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