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海洋文化产业交流会》在布鲁塞尔欧盟媒体俱乐部举办

(本平台消息)10月8号下午,《“一带一路”·海洋文化产业交流会》在布鲁塞尔欧盟媒体俱乐部举办。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陶一桃教授就“一带一路”包容性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做了演讲。以下为陶教授讲话内容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大于资本,技术重于制度的非经济问题。相对于资本和技术而言,来自于制度和文化的约束是最柔软的,也是最坚硬,最根本的约束。共同的价值观规则界定着社会的行为。而习惯、信仰这类属于价值观的的非正式制度,也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跨越制度文化的约束,创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制度文化体系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重要作用的。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可以共享的公共物品,它为跨区域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提供了一个可以分享的渠道,为跨境规则和法规的制定,保证商业上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共同探索的空间。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在深入了解沿线国家的文化历史与信仰的同时又要学会按国情按惯例办事,不能把一带一路项目当做经济项目来做,只关注自己目标的实现,更要关注如环境保护这样的人类共同的问题和责任,让包容性发展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繁荣的基本理念。这样一带一路项才会获得沿线国家的响应与支持。然而在某些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得到一些国家的全面认可。当然,这种不认可有我们自身的问题,比如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规则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决策程序有待更加公开透明。同时要通过达成共识来解决矛盾和问题。全球化是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价值认同对价值共同体的建立发挥着过滤器和凝聚剂的重要作用。

包容性发展的宗旨就是共同发展繁荣。当然,人类共同发展繁荣的过程绝不是一味的赞成,而是包容,尊重和兼容的过程。观念虽然不能直接改变社会,但是观念能够改变人,而人则能够改变社会。包容性发展是对成员国的肯定与支持,是对国别差异性的接纳和尊重,而不是此消彼长的竞技与厮杀。包容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彼此核心利益的保护与尊重。国际合作中出现矛盾冲突在所难免,但关键是如何解决。唯有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包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文化开放与包容是文化共同体应对外界变化的友好又有效的方式,它能使文化演进过程朝着化解冲突和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向前进。

由此得出结论:一带一路倡议绝不是一个短期工程,它将是足以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伟大行动。一带一路的实施,最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共同的促进,而国与国之间的共同促进是通过文化与价值的包容来实现的。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文明与不同民族的文化才能成为带来资源的资源,创造财富的财富。

策展人、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岩鑫博士给大家对研究中心在海洋艺术研究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介绍,希望通过用文化艺术的交流方式来和欧洲国家文化艺术领域的机构,艺术家等进行交流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为国家级的海洋艺术研究机构,多年来对海洋文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海洋绘画,海洋地图,古代船模,海洋教育等系列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以绘画读历史,以海图读历史,以文献读历史。整个展览围绕着中国海洋人文历史发展的脉络,以“抢救式修复,创造性填补” 的方式诠释着当代艺术家对海洋文化的一种担当。

张博士也向大家介绍了未来计划与欧洲国家合作的三个项目:现代海洋艺术馆,海洋艺术家互联网数据库平台建设,海洋艺术学院。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教育,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中欧双方的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合作。

接下来,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周海斌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关于重建宋代古船模型进行环球航行的计划,宋代海船计划于2019年开始复建,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乘着宋代的海船到访欧洲进行相关的航海活动与交流,也诚邀在场来宾未来前去搭乘这艘今日的古代海船。

最后,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展览教育部主任、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葛洋给大家介绍了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关于海洋的研学教育,希望以上讲解的一系列海洋文化能体现在教育上。响应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全面推进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政策,此活动通过研学的方式能让孩子们更了解中国的和世界的海洋,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海洋文化更加深入的孩子们的心中。

(文:祁羽佳 图:史艾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