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获26个5G商用合同,中企国际之路势不可挡

timg.jpg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尽管遇到外部压力,华为在商业上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2月25日上午,华为董事长梁华在深圳总部举行的中国媒体圆桌会议上表示,目前已获得26个5G商用合同,与全球50多个商业伙伴签署合作协议,5G基站商用发货数量也已经超过10000个。

无论是数日前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的访谈,还是此次梁华的表态,都向外界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在这个多事之秋,尽管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华为坚持与全产业链生态伙伴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方向不会改变,华为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会被打断。

回首过去,正是在荣耀与苦难的双重纠缠中,华为一路手捧鲜花、脚踏荆棘,成长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华为的故事,是更为宏大的中国企业壮阔“出海”史的缩影。

改革开放伊始,通过商品出口、与来华投资的外企合作,中国企业初涉国际分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以史无前例的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中国企业全球化意识逐渐觉醒。华为、海尔等一批中国企业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跌跌撞撞开启国际化之路。2001年,在经过15年的长途跋涉之后,中国终于迈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规模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在有得有失的海外历练后,开始学会利用国际规则,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0年间,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经历了复杂变化。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美国家加大对外资审查力度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努力挣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在40年的摸爬滚打中,中国企业有的“安营扎寨”、有的“借船出海”、有的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每一步都浸润着汗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就以华为为例,当华为决定向海外进军之时,“所有肥沃的土地都被西方的公司占领了”,华为另辟蹊径到还未被欧美高科技企业重视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拓市场。这种避免过早与发达国家跨国巨头正面较量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为华为的发展争取了更多时间和经验。而当今天华为的实力壮大到无人忽视的时候,它面临挑战的烈度可能又上升到一个新的级别。作为新兴市场的后来者,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的道路上无疑承受着额外的负重。

地缘政治大气候变化、国际人才匮乏难题、异域文化碰撞与冲击、合规风险的挑战等都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之路上面临的挑战与困难。而中国企业可以将这一个个“拦路虎”,当作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试炼。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只想在国内或区域市场偏安一隅是不现实的,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正如全球化智库(CCG)近日发布的新书《大潮澎湃:中国企业“出海”40年》中所言,航程虽漫漫,巨轮已起航。期待中国企业能够百折不回,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竞争力,最终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新型全球化贡献更大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网 毛莉)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