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五缺”加剧,外商“心病”重重

a82af41a15dc445c99c63edbe5fa98b5.jpeg

资料图:台北。图源(中新网)

台北市美国商会不久前公布的“2019商业景气调查”显示,仅有45.8%的受访者对台湾今年经济前景具有信心,较去年下降约10个百分点,显示跨国企业对台湾未来经济前景信心转弱。 调查报告显示,能源、劳工和税收政策,以及台当局的监管体系,是跨国企业最为关注的领域。

报告显示,有近九成受访者忧虑台湾电力供给问题,近六成不满意台有关部门决策层对商业活动的重视度,近三成认为岛内个人所得税税率过高导致企业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调查显示,跨国企业主管普遍希望台湾能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并採行更弹性的劳工法规。有86.59%受访者关心未来电力是否充足,73.19%关心电压稳定,69.83%则关心电价。对于“2025非核家园”政策,63.13%认为会影响公司在台拓展意愿。至于劳工政策的部分,45.25%认为不够弹性,55.31%会将劳工政策视为是否拓展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遍来说,受访者认为如果台湾要达到知识型经济的目标,劳工政策上需要更多的弹性。

台北市美国商会会长李豪表示,报告凸显全球竞争及变动正日益加剧,台湾应该加大创新力度,持续推动改革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创造高附加值就业机会。

无独有偶,在台德商显然也不看好台湾经济前景。德国在台经济办事处发布的“德商在台商业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30.1%德商对台湾2019经济持乐观态度,25%感到忧心。去年的数字则是47.1%对2018年经济表示乐观,7.4%对2018年经济表示悲观。两厢对照,外商在台的经营显然面临挑战。调查还显示,对于台湾当局积极推动的重大政策,在执行进展成效上,仅有31.29%对“5 2创新产业”感到满意,22.35%对“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满意,对“新南向政策”感到满意的只有29.05%。

其实,台湾的“五缺”问题,也就是“缺电、缺水、缺地、缺才、缺工”问题,早已经成为在台美商乃至所有外商的“心病”。陈水扁主政时期,岛内政党纷争,社会动荡不安,两岸关系恶化,让在台外商惶恐不安,许多外商选择逃离是非之地。台北美国商会的会员一度由600多家减至350家,欧洲商会会员也由400多家降至280家。2008年,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两岸实现双向直接“三通”,打通了两岸经贸往来的“任督二脉”,也打开了外商的“机会之窗”。特别是两岸签署ECFA,更是让许多跨区域企业重新思考台湾在两岸三地的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外商才陆续重返台湾。

然而,好景不长,民进党重新执政之后,无心经济民生,大搞政治斗争,升高两岸对立,台湾的“五缺”问题越来越严重。要命的是,旧病未除,又添新疾,这就是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王文渊提出的台湾面临的“五忧”,包括非核能源政策、环保议题民粹化、所得税率调高、“公司法修法”、两岸关系。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公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6年世界各经济体外来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平均约为35%,台湾只有14.2%,不到全球平均值的一半,比例严重偏低。台“投资审议委员会”的资料表明,2015年至2017年,台湾吸引侨、外资投资案件数量连续三年呈下滑趋势。

曾经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如今沦落至外商“投资不敢,撤资不断”的境地,这笔账到底该算到谁头上呢?(文/张志和)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