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机遇 中国发展有底气(领航新时代)

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为一月十六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仔细听取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介绍。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作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睿智与担当。会议指出,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从中不难看出,抓住战略机遇期,中国发展有底气。

结构优化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和以往我们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时,外部环境比较有利。如今,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使得机遇和挑战更加相伴而生。今天的机遇则更多是要‘化危为机’,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外开放,更多地倒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质量,提升效率;但这种压力和倒逼,也与我们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是相符合的。”王一鸣说。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在优化经济结构、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科技创新等方面依然拥有巨大潜能。他举例说,每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绝对数量都很大,是美国的六七倍,这绝对是我们的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洪氏集团副董事长、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洪明基则从自身企业经营的角度去理解“结构优化”。他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局势,企业要通过互联网运用、产品更新等手段,加快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步伐。

“以我们的企业为例,已经从最早的食品制造业,延伸到零售、现代服务业、仓储物流、互联网、地产以及金融投资等领域,实现了内涵式复合增长。中国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企业,在‘裂变’中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得以不断成长的基础。”

提升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困境

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力认为,创新能力是能否真正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核心。

何力对本报记者说,以芯片为例,如果无法解决芯片的自主创新、自主制造,立足于芯片的创新就会面临巨大困难。因此,连续几年,他的提案关注点都在“核心器件”上。“核心器件最核心的在于集成电路,但我们的工艺设计、开发等还是受制于国外,微电子工业线的许多生产环节也依靠国外技术。这些都需要下大力气,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到的,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全国政协委员、长春鸿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欣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表示有信心。他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方面,常常让外国人“出乎预料”。比如在非洲参与竞标,尽管可能不是国际标准,但是经过学习和技术攻关,中国企业依然可以在技术标上得到满分;原来平均两三年拿到一个国际项目,现在每年都能拿到两三个。他表示,只要中国的企业都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抓住机会,加速发展,再经过十年、二十年,一定和今天的境地“不可同日而语”。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何力表示,他今年的提案就是关于如何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比如我们把科技人员吸引回国,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何营造让他们更好发挥动能的体制机制环境?这是很重要的命题。”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机制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再赴广东考察,向世界庄严宣告。

今年全国两会,将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更强信号——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外商投资法立法。

“将这部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草案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非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礼辉表示。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位港澳代表委员都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将是新一轮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排头兵”。那么,如何发挥大湾区的引领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德瑞集团主席魏明德告诉本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创新之都深圳,还拥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创新人才储备。大湾区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大湾区将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内、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崔世平则对本报记者说,“现在,广东自贸区有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3个片区,一系列制度创新已有根基。进一步将大湾区内‘9+2’城市统筹起来,就可以形成更有竞争力、国际化的城市群。”

加快绿色发展,找到新增长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正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的“美好生活”中必然应有的一部分。

事实上,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企业和个人从中国的绿色发展中受益。去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高达43%;2018年前三季度,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7.7%。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家文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示深刻认同,绿色发展正成为该县发展新引擎。他说,从今年起,该县将围绕绿色农产品、优质畜产品、特色水产品、中草药材和天然苇草资源5大“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强力推进食品工业强县建设,计划利用5年时间,发展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到70家以上,新增食品工业增加值36.65亿元,增加值占全县GDP比例达到1/3左右。

在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看来,绿色发展还要注重许多细节。比如他今年的建议特别关注“有机肥料”,建议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推广和鼓励使用有机肥,提升地力,更好地留住绿水青山,“让每一代人都能看得见农村的魅力”。

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全球经济治理应该是以平等为基础、确保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拥有机会和权利。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数据显示,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累计批准贷款已达75亿美元;5年多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总投资289亿美元。这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投向了贫穷、不发达、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国家和地区。

在非洲地区有长期投资和企业经营经历的王欣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的援助就是援助,不会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只要对受助国有利、对改善当地民生有利,就会去做。“说实话,这都是欧美国家不愿意去的地方,这些国家没钱、没人、没技术,我们就先从基础设施做起。”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国际战略与法律研究院院长王贵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当今世界的经济、体制、科技等都在加强联动。当前中国正在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们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了良好条件。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国家、企业的参与将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这将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合作、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洪明基则从操作的角度建议,“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中国方案在落地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精细化。比如,邀请当地不同区块工商团体及商业人士一起,或者充分发挥当地华侨华人优势,以当地人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同时,由国内负责单位经由驻外使领馆推荐,委任“一带一路”项目律师,对项目内容核实,给予法律分析与建议,以便更好更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04日第05版 记者 申孟哲 刘发为 张盼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