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点赞习近平的“三农”情怀:努力已收获成效

2.jpg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图源:新华网)

海外网3月9日电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在习近平的“两会时间”里,“三农”是他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3月8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境外媒体称赞中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努力已收获成效。

在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看来,中国一直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重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习近平也一直强调要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目前,这些努力已经收获成效。

“农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亚洲新闻台刊文评论道,中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新技术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有助于打通供应端和消费端流通渠道,建立从田间到家庭餐桌的农产品监控体系,平衡供给端和消费端需求,优化供应链条,让人民的餐桌更健康,更安全。

习近平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巴基斯坦《民族报》撰文指出,中国重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在国内收获成效,也令外国受益。以伊拉克为例,文章称,美国解除对伊拉克经济制裁后,伊拉克重新开放市场,引进中国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和技术,大大推动了农业发展。

萨菲·马哈茂德·提克里特(Safi Mahmoud al-Tikriti)是伊拉克萨拉赫丁省的一名五金产品、化肥、农业技术交易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生产的农业设备在萨拉赫丁省市场上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从温室到杀虫剂、化肥和疫苗,中国先进的农业设备和技术助力伊拉克农业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

“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将继续稳步前进,为世界其他地区创造更多机会。”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在一篇报道中如是说。报道指出,中国当前正重点调整金融结构,建立透明且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继续推动农村振兴,加大减税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港媒也对习近平“两会时间”里的“三农”情怀予以了特别关注。香港《星岛日报》连发两篇文章,报道了习近平到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文章提到,河南是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超1300亿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同时又是人口大省,1亿人中有约50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而总书记到河南代表团谈到的主题,就与这些数字紧密相关。

香港《信报》则以《习近平:城乡流动活跃 农村大有可为》为题刊文称,习近平指出,现在城乡之间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越来越活跃。不仅本土大学生返乡多了,很多海归也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海外网/姚凯红 张霓 张敏)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