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7天无理由退货”是对规则的嘲弄

1120455826_14869531782631n.jpg

近日,一位女子网购总价为4600多元的18件衣服,签收试穿后,再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等服务规定,申请退货退款。事情被曝光后遭到众多网友指责,当事人也发布了道歉声明,相关电商也表示不影响“7天无理由退货”规则。本以为风波就此平息,紧接着又有“互帮退货群”的消息爆出,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对滥用“7天无理由退货”的谴责,实际上也是对整个社会规则意识的一次自我审视。

今天,网购早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到家居百货,大到汽车房屋,消费者点点鼠标、按按屏幕,就能享受相关商品和服务。由于商家往往在市场中处于更加强势的地位,无论法律法规还是社会道德规范都倾向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以“硬约束”和“软引导”为消费者安全购物提供有力保障。“7天无理由退货”即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给消费者网购增添了一道安全保障,也给了消费者“后悔权”,提升了购物者的消费体验。

但在现实生活中,“7天无理由退货”规则却时常出现滥用情况。比如所谓的“互帮退货群”,一件衣服A买了两个月穿脏了,让B帮忙买一件新的,再以“7天无理由退货”将脏旧衣服退货退款。商家受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限制,常常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然而,这种行为看似是薅商家的“羊毛”,殊不知突破的却是社会基本规则,增加的是社会信用成本。

规则不是简单的明文条款,而是人们的思想自觉,背后蕴含着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大多时候,人们按照规则可以保证稳定有序的生活,全社会都是规则的受益者。然而个别人出于一己之私,玩弄规则,看似无关紧要,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其他社会成员的效仿,进而引发社会的整体失序,最终伤害的是全体社会成员。

无论是滥用规则还是破坏规则,实质上反映的都是规则意识的缺失。近年来,漠视规则引发公众热议的事件不在少数。不止此次网购退货事件,从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到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从高铁霸座事件到德云社演员“水滴筹”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有个别人规则意识的缺失引发的血泪教训,也有滥用规则引发的社会争议,公众越发期待规则的合理运行和社会规则意识的整体提升。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诚信社会,各方面的规范正在不断完善。近期的高铁霸座将被列入实现黑名单、上海女子公交车抢夺方向盘涉嫌刑事犯罪被取消上海落户资格等事件给违反规则的失信人员以极大的震慑效果。从中可以看出,只有提高漠视规则的成本,才能真正打到恶意行为者的“七寸”,从而使规则的善意落到实处,回应人们对诚信社会的期待。(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