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起儿歌创作的双桨

blob.png

鲍元恺

blob.png

 郎朗

blob.png

周海宏

blob.png

程武

《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在哪里》《采蘑菇的小姑娘》……在中国,如果问哪些歌是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都会唱的,那么一定有这些儿童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优秀儿童歌曲涌现出来,经过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流唱至今,成为经典。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经典越陈越香,新经典却难觅踪迹。今天,我们的儿歌创作不可谓不多,为何传唱得开的却少得可怜?是创作出了问题,还是传播有了障碍?日前,我们采访了几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艺术家以及网络领域专家,请他们为儿童歌曲的创作和传播问问诊、把把脉。

主持人:郑娜

对话嘉宾

鲍元恺: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作品被收入到国内九年制义务教育各个年级的音乐课本作为欣赏教材

周海宏: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长年从事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郎朗:

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程武:

腾讯集团副总裁、首倡“新文创”理念

什么是好的儿歌

鲍元恺:《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的作品。那年我刚好小学毕业,看了电影《祖国的花朵》,一下子就记住了这首歌。那时大多数歌都是四二拍,大调的“哆咪唆”为主,突然蹦出来这么一个小调,“拉哆来咪唆咪哆来拉”,确确实实是特别清新。另外,这首歌的歌词也写得好,特别“真”。什么是真?一个是真情,一个是真实,一个是真气。在我看来,好的儿童歌曲离不开“真”。

周海宏:优秀儿童歌曲最重要的应该是三个指标。第一,必须是好听的,适宜儿童唱的;第二,有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善良、友爱、勇敢、正义等等这些健康的品质;第三,应该适合孩子,以孩子的视角和心理来作词,而不是仅仅是成人的教化。儿童歌曲最重要的是符合审美规律。小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流行,什么是经典,喜欢听就好。

郎朗:儿歌的曲调、内容、情感与大多数的成年人音乐是有很大差异的。优秀的专属儿童的歌曲和音乐,不仅是孩子童年里一首朗朗上口的曲调,更多的是要传递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或正能量,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或启迪。我两岁多的时候,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汤姆猫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觉得太好听了,从此激发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好的儿童歌曲和音乐不仅能让儿童产生一种审美的意识,而且很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价值观,甚至是一生。

儿歌创作传播缺什么

鲍元恺:儿歌创作的第一位就是要抓住儿童的直觉。直觉最首要的就是真。艺术创作实际有四大要素:直觉、真情、想象、灵感。没有真情,不会产生想象和灵感。我觉得当下的儿歌创作需要多一点创作精品的意识,少一点急功近利的追求。创作者要对儿童有真情实感,对儿童生活有真的体验。你真心地去喜欢他们,去熟悉他们的生活,儿童的语言就会变成你的语言,儿童的灵性就会成为你的旋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歌曲的创作并不需要很复杂的技巧。像大家熟悉的《雅克兄弟》《送别》《生日歌》,这些都不是专业作曲家写的。我特别提倡儿童歌曲由全民来创作,尤其是接触孩子的这些青年教师、幼儿园的阿姨,他们更了解真的东西。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非常乐意做这件事情比你懂得更重要,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乎真情来创作儿童歌曲。

周海宏:现在的儿歌创作问题不在数量。近年来,有许多公司投资儿童歌曲的创作,也有不少人在从事儿童歌曲创作。现在的问题是筛选与传播的渠道问题。一首儿歌创作完了,还得有人唱、有人传。所以,我认为儿歌应该有一个经典化的建设过程,要有一套从创作、发布、传播到权益保护的机制,让一些有潜力成为经典的歌曲传唱开来。

互联网可以改变什么

郎朗:“10后”的孩子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仅仅是学校。现代的科学技术拓宽和延展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方式和渠道。因此互联网企业、音乐媒介平台、知识平台会在今后的音乐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周海宏:孩子的童年是审美观、审美标准、审美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从审美标准角度来讲,应该让孩子欣赏更多好的音乐;从审美习惯来讲,平台越多越好,可以增加音乐的接触时间。网络平台应该专门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给孩子推出高品质的音乐,让孩子能够对美的艺术、高雅的艺术建立崇敬感、热爱感,而不是觉得什么好玩就欣赏什么,喜欢什么。

程武:如今,音乐世界越来越丰富,音乐形式也很多元,但属于孩子们的当代儿童音乐却非常少。作为一家基于互联网的科技和文化企业,我们很关注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力量,将音乐人、家长、老师与社会大众连接在一起,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属于他们的新儿歌。因此,今年我们发起“儿童音乐共创计划”,不仅鼓励专业音乐人进行创作,也鼓励孩子们参与写词,表达他们这一代人的心声与情感,创造出更多贴合时代、寓教于乐、广受欢迎的优秀作品。

全社会能做什么

鲍元恺:作为创作者,还是要接着写。至于写是不是一定能够代替或补充经典呢?很可能补充不了,也代替不了,但是不可能停止。时间会自然地筛选经典,你不用着急。

周海宏:家庭是最重要的音乐审美教育课堂,家长是最重要的审美教育的老师。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家长首先要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最后再给孩子选择适宜的东西。

郎朗:推广儿童歌曲、普及儿童音乐教育,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引进更多好的老师、教材,创作更多孩子们喜爱的儿歌,举办音乐节等来渲染音乐氛围,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程武:由于经济、地域原因,中国农村地区还有6000万孩子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艺术教育。在这方面,企业和公益组织大有可为。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打破地域带来的局限性,帮助更多孩子获得全方位接触艺术、学习艺术的机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15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