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制裁加码、调门降低,伊朗成了美国的大难题?

内文图.jpg

美国总统特朗普。(图片来源:中新网)

美国政府20日宣布对伊朗中央银行、伊朗国家发展基金等3家伊朗实体实施制裁,称这是对沙特阿拉伯石油设施遭袭事件的回应。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则宣布,美国已经切断伊朗一切资金来源。

同时,沙特和阿联酋也在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后数日,宣布加入美国主导的波斯湾“护航联盟”,算是给这个应者寥寥的“联盟”增加了一点人气。不过,此前在推特上宣称美国“子弹已上膛”的特朗普,却很快表示在是否对伊朗动武的问题上需要“再等等”;一直宣称伊朗要为袭击负责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竟然也罕见的表态称“和平解决问题”存在可能。

事实上,无论是此前美国无人机被伊朗击落,还是此次沙特石油设施遭袭事件,美国政府都是在第一时间发出动武威胁但很快就放低姿态,转而选择通过经济制裁持续对伊朗加压。这也再度证明,对美国政府来说,通过战争手段解决伊朗问题可能长期都将只是威慑手段。

首先,对美国来说,挑起对伊战争在军事上面临巨大风险。自2001年挑起阿富汗战争以来,过去18年里美国深陷中东泥潭,不但花费数万亿美元,还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伤,在国内引发的民怨也日渐沸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政府挑起同一个拥有8000万人口、军事力量在地区排前列的地区大国之间的战争,那么后果极可能是让美国更进一步深陷中东,造成军费开支进一步膨胀、人员损伤也难以预估。对美国来说,保持地区局势紧张是有利的,但是大规模战争绝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

其次,对美国来说,挑起对伊战争在政治上也意味着巨大风险。从海外撤军是特朗普政府的竞选承诺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政府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在试图怂恿地区盟友成为解决和处理地区问题的主力,这一点在中东地区也不例外。对高举“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而言,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是盟友出人出钱出力,美国只要在后面卖武器装备坐享成果就好。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美国政府不但未能实现从中东撤军的目标,还因为需要稳定地区局势向阿富汗等地增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挑起一场前景不可预测的对伊战争,对一直主张从海外撤军、正面临竞选连任压力的特朗普来说,在政治上将是极大的失分点。

最后,对美国来说,挑起对伊战争在经济上也面临巨大风险。中东地区这一百多年来之所以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这里丰富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目前,中东地区每天的原油产量,大约占全球原油产量的1/3强,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则是全球原油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中东地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国际原油市场出现波动。此次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事件发生之后,国际油价就飙升超过15%。可以想象,如果美国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并招致伊朗的报复,必将严重影响中东地区的原油生产和运输,造成国际油价飙升,而这也将影响美国国内油品价格、打击美国经济,这绝不是极度看中美国经济的特朗普政府想要得到的结果。

可以说,当下的也门乱局恰恰是美国鼓动沙特介入也门内战酿下的苦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沙特石油设施遇袭美国其实也负有间接责任,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就试图甩锅伊朗的主要原因。但如何让这起事件体面收场,乃至真正理顺中东乱局,美国当下这种极度偏袒盟友、“极限施压”对手、破坏国际合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绝不会是问题的正确答案。(海外网评论员 聂舒翼)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