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建交70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走上新起点

W020190605278197052401.jpg

资料图:运往中东欧国家的集装箱在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装箱。(图源:《经济日报》)

在神州大地欢庆新中国70华诞之际,迎来了中国与一些中东欧国家建交70周年。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六国元首互致贺电,庆祝中国与六国建交70周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分别同六国总理互致贺电。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是最早一批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些中东欧国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无私帮助,中国人民对此心存感激之情。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离不开中东欧国家的投票支持。70年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虽也有起伏,但得益于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6+1合作”)的启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步入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4月,希腊正式加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6+1合作”演化为“17+1合作”。历经70年风风雨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首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地位已今非昔比。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中东欧国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赶超进程明显加速,有9个欧盟新成员国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济地位的变化,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寻求高水平合作提供了基础。

其次,“17+1合作”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跨区域务实合作平台。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华沙会晤开启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纪元,“16+1合作”机制正式形成。2019年4月,“16+1合作”演化为“17+1”。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形成7年来,成为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平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包括诸多合作领域,如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重点合作领域有互联互通、贸易与投资,金融合作、科技合作等。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特定领域的合作走向机制化,形成了特定领域的合作平台,涉及的领域有旅游、农业、林业、投资促进、地方合作、技术转让、基础设施、物流、智库交流、教育合作等。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投资增幅明显。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达到822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55.4%。据不完全统计,中东欧国家在华投资超过15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逾100亿美元,涉及机械制造、化工、金融、环保、物流、新能源等领域。中国企业在西巴尔干国家承建的一系列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日益深化,地方合作成效显著,人文交流日益活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大使认为,“17+1合作”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有代表性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认为,“17+1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边主义实践。展望未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贸易投资、金融合作、能源合作、科技合作、互联互通等领域仍具有较大合作潜力。

再次,“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深化。“17+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跨区域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中国促进全球发展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宏大愿景。“一带一路”连接亚洲与欧洲经济圈,无论就加强亚欧经济联系还是促进亚欧互联互通,中东欧国家均享有独特的地位。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国。中东欧国家视“一带一路”倡议为提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水平的重大机遇。“17+1合作”平台不仅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沟通的平台,而且是探索并寻求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平台。

当前,国际秩序正在经历剧烈的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以及民粹主义引发了世界政治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大国竞争似乎正在压倒大国合作。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不仅对于推动中欧关系的平衡发展,而且对于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具有战略意义。2020年,中国将主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领导人峰会,与中东欧国家共商大计,将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进一步提质升级,迈上新台阶。

(孔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智库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