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信心增(评论员观察)

中国经济能够顶住压力,实现稳中向好、长期向好,这个“稳”和“好”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

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明确了202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把握大势,凝心聚力,奋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  者

近日,有两个经济数据引人注目。一个数据是,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新回到扩张区间;另一个数据是,中国前11个月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4%。这两个逆势上扬的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具有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具有充足的韧性与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稳中向好、长期向好,一个“稳”字看基本盘,一个“好”字看大趋势。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6.2%的中高速增长,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同时就业、物价以及国际收支等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1到10月日均新登记企业接近2万户。可以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经得起检验的成绩。

放在世界的坐标中来观察,更能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色。现在,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但正是在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住了中高速增长;正是在世界贸易增速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前11个月进出口仍保持可观的增长;正是在全球资本流动规模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仍增长6.5%……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经济能够顶住压力,实现稳中向好、长期向好,这个“稳”和“好”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曾警示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但不约而同表示,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引擎。

对形势的判断要客观、全面、辩证、积极。正确研判中国经济,不能被短期指标的波动牵着鼻子走,需要具有辩证眼光和战略定力。比如说全面看待GDP增长,既要看增速也要看增量、看质量。我们完全有信心让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确保就业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比如说辩证对待风险挑战,既要看到“危”也要看到“机”。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更要看到“克服了危就是机”,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转型过程中会有阵痛,但只要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就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当前形势下,看好唱多中国经济,仍然占据国际舆论的主流。中国欧盟商会在近期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中美经贸摩擦未能迫使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而日本松下时隔16年将在中国新建家电工厂,除了在中国国内销售之外,还计划向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企业纷纷用脚投票,用实际行动选择中国,足以证明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更说明中国经济前景光明。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我们就有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只要我们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实现转型升级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面对风险挑战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为局部的、眼前的问题所困,不为各种杂音、噪音所惑,把握规律、增强信心、真抓实干,我们就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李拯)

《 人民日报 》(2019年12月1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