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守望春天

俯瞰芒市风光。来自网络

安徽省铜陵市天井湖公园柳树抽芽,市民和游客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陆续来此休闲观光。过仕宁摄(人民图片)

这个春天,我们一天天在家中守望,以居家的方式支持防疫。我整理着手机相册,无意中看到去年此时与好友们游玩慕田峪长城的照片。那是个大晴天,成块的云朵挂在干净的空中。春风仍旧带着寒意,远处群山上的植被还没有返青,极目远眺,有一种苍凉的悲壮。唯有山脚的梅花开得旺盛。正是早春游客不多,我们爬得十分尽兴,还约好明年要再去一趟长城。

今年的“长城之约”只能延期了。宅在家中一月有余,我更加向往外出和旅行。过去,好友相约,还常常因为自己的惰性而推脱,选择“宅”度周末。如今,不得随意出门,那些曾经看似平常无奇的出行竟变成了奢侈,方才体会到旅行的意义与珍贵。

于我而言,旅行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对心灵的放松和安慰。在结束一场考试、完成一项长线工作后,我都会用旅游犒劳自己。从祖国的西南到东北,从崇山峻岭到海浪沙滩,广袤的天地总能给人以遐思,让人忘却烦恼,心境也变得开阔起来。有人说旅游是一种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方式,我深以为然。

最近总在新闻里看到,许多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说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是去武大看樱花,不禁潸然泪下。对于武大的樱花,我再熟悉不过,那条樱花大道是我上大学时从宿舍去教学楼的必经之路。印象中的樱花总是与“热闹”联系在一起,一簇簇争先恐后挤满树梢,看上去像粉色与白色的调色盘被打翻在半空中,说是“花海”一点不为过。道路被游人挤得水泄不通,根本望不到尽头。也不知是人在赏花,还是花在看人。

今年春天,樱花们大概要孤芳自赏了。可对于美景和远方的期待,仍是人们必胜信念的一部分。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抗疫前线,远方依然可以带给人希望和力量。

旅行的另一层意义——正如马克·吐温所说,能“消除偏见、盲从和无知”。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致使许多湖北籍游客被滞留外地,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一对去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的湖北籍母女告诉我,她们被安置在景洪市的一家四星酒店里,一日三餐酒店供应,服务周到。“知道我们都想去野象谷,景洪市文旅局局长还在微信群里发直播视频,让我们看大象洗澡。”这一暖心的细节令我这个旁观者为之动容,在疫情肆虐的时刻,当地人以如此善意对待原本素不相识的游客。也难怪这对母女说,“等疫情过了,我们还想来云南。”

在腾冲和顺古镇经营一家客栈的老板告诉我,他的客栈在年前正好接待了来自湖北的游客,“他们人都特别好,非常配合卫生所的检查与隔离,隔离结束回湖北后还给我发消息感谢我的照顾。”患难见真情,人在异乡获得援助与关怀,这份旅途中的感动往往会令人终身难忘。

2019年,我的最后一场旅行也是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这个城市虽没有丽江、大理、香格里拉那么有名,却给我一种陌生的新鲜感,当然也有未知的不安。为方便出行,我在芒市租了一辆电动摩托车。2天的旅途中,我惊讶地发现,芒市路上没有一辆电动车逆行,所有人都严格遵守红绿灯交规。整座城市干净整洁,这里的人虽然话不多,但都朴实诚恳,不宰客欺人。在一个当地人的微博推荐下,我饱尝芒市特色美食,比如饵丝、撒撇、稀豆粉。所有的体验都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2018年9月刚刚脱贫的地方。离开时我很感慨,许多地方只有到过,才能真正认识这里的土地与人们。

这些过往的旅行记忆成为我宅家生活的美好回忆。当出行变得不易,才会发现过去的足迹早已对自己的心态、认知甚至看待事物的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慢慢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汪国真的诗,此时读来,更动人心。如今,气温回升,冰封的河面正在解冻,流水潺潺,窗外柳枝吐绿,春光日渐灿烂。相信战胜疫情后,我会和亲人朋友一起去拥抱远方。

“等到这次疫情结束以后,我想带着夫人,约着几个朋友,一起出去自驾玩。我想去川藏线看看。”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说出了对远方的向往。

春天来了,山河更美。我们今天的守望,为了明天更好的出发。(何欣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3月09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