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时间是在中国”

以色列前驻华大使奥拉·纳米尔,更为中国人熟知的名字是南月明。她于1996年至2000年担任以色列驻华大使。在华工作期间,她为推动中以友好作出卓越贡献。在南月明的努力下,北京与特拉维夫在医疗、社区服务、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市政府曾授予她“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

“以色列能做些什么呢”

在来华出任大使之前,南月明曾在以色列政府多个部门任职。多年的从政经历赋予她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经验,这使她虽然并非职业外交官出身,却在外交工作上有着独特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

上任后,南月明曾在一次馆员全体会议上说:“我经常在想,中国是一个大国,以色列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以色列能做些什么呢?以色列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而中国有大量的农业人口,因此,农业是以色列能贡献的领域,这是以色列能为中国做的事。”她凭借丰富的经验,经过深思熟虑,确定了在华工作方向。从此,农业和水资源利用成为中以两国合作的重点。

在华工作期间,南月明最专注的项目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的“中以示范农场”。这个农场是中国与外国合作建立的最早的农业园区之一,成为中以早期合作的旗舰项目。如今,中以两国早已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展开合作,但人们依然记得,1992年中以建交后,农业是两国最早开展合作的领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作是“两国关系的基石”。这得益于南月明大使对两国关系互补性的精准判断。

南月明也十分关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她力促以色列公司到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投资兴业,并开始探讨建立“新疆中以旱作农业示范培训中心”项目。

南月明在华开展了全方位的外交活动,正如她自己所说:“以色列不仅和中国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各界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作为以色列工党人士,南月明与中国共产党人在交往中有不少共同语言,交谈气氛往往十分亲热,也曾多次走访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机构。她说:“我非常钦佩中国的领导人,他们是世界上最认真、最负责任、最有经验和最有能力的领导人。”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南月明4年的驻华大使任期内,她的足迹遍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很多地方她曾多次到访。每到一地,她都要走访农村、工厂和学校,除了做公开演讲,她还会广泛与普通百姓接触,通过这样的方式走近中国百姓的生活。她经常说:“中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国家。我爱中国,我爱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南月明经常去大学里演讲,无论走到哪里,她都在呼吁:“不要低估中国的文化瑰宝,我希望你们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就是中国,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要照搬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和观念。”她说,她最爱吃的是川菜,最喜欢的地方是云南香格里拉;周末闲暇时,她最爱去的地方是长安大戏院、老舍茶馆、潘家园旧货市场、琉璃厂文化街、寺庙、博物馆……这些能让她更加贴近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南月明虽无子女,却非常喜欢孩子,十分关心儿童的教育事业。她以个人的名义资助了6名中国孩子上学,其中有4名来自“希望工程”。她还通过中国妇联为以色列驻华使馆和北京市延庆区西二道河中心小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并曾数次带领使馆馆员前往那所偏远的小学校看望师生,捐助教学、生活物品。她说:“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事是在教育方面增加更多的投资,这也是以色列的发展秘诀,投资教育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南月明想中国之所想,急中国之所急,不仅是因为大使的工作职责,更是出于她对中国的热忱之心。

2000年5月,以色列驻华大使馆举行独立日招待会,那也是南月明离任前最后一次独立日招待会。那天,招待会大厅内高朋满座,南月明的演讲满怀深情、一气呵成,把4年来在华工作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的感情和祝福表达得淋漓尽致。

卸任后,南月明一直住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虽然离开了中国,但她一直关注、牵挂着中国,还时不时到中国看看。2008年,南月明随以色列奥运代表团来到北京,以“北京市民”的身份出席奥运会开幕式,这让她感到非常自豪。同年,我们在特拉维夫重逢,她深情地说:“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时间是在中国,我爱中国,我爱中国人民,我钦佩你们的国家!”(李燎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