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图书走俏

甘肃陇南千亩高山油菜花绽放,美丽的乡村风光吸引众多自驾游客前来。  李旭春摄(人民图片)

杭州虎跑公园开设传统文化课堂,成为游客了解非遗和传统艺术的好去处。图为演艺人员与小游客一起敲打编钟。  龙 巍摄(人民图片)

一直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知行观,也代表着当下许多人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居家少外出,跨省游、出境游减少,但是,对远方的向往依然强烈。“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近年来,旅游相关书籍越来越受到游客、旅游企业、地方政府等的重视,成为一地展示风情、传播文化、润泽人心的途径,也是人们感知中国的好选择。

纸上风景

4月12日,北京一公司职员赵启智收到了订购的《图说中国国家地理》。这原本是给孩子买的书,结果他也和孩子一样看得津津有味。“书里对每一个省区市的主要风光都有介绍,图文并茂,我也涨了不少知识。虽然现在还不能去实地,却也饱了眼福。”赵启智说,“我和孩子约定,仔细读完这套书,制定旅游攻略,为将来的旅游做好准备。”

疫情期间,许多人都和赵启智一样有着看中国、涨知识的需求。北京市西直门区域的快递员小刘告诉记者,每年3月、4月,他所投递的旅游类书籍都会大幅增加。“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是,近一段时间购买这一类书籍的人还是挺多的。”

近年来,旅游介绍、知识普及、旅游攻略类书籍不断更新,不仅成为人们出游前的重要参考,也受到旅游目的地的重视。一本好的旅游图书被看作“创造美的旅游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2019年11月,第一届中国最美旅游图书设计大赛上,旅游图书类、旅游地图类、旅游海报类、非正式出版旅游创意读物类四大类252件作品入选获奖单元,旅游图书与美景相得益彰,旅游文化通过纸质载体得到全新叙述。据了解,这也是中国出版行业对旅游类图书设计的第一次评奖。

已退休2年的北京市民吕传新告诉记者,她喜爱购买和阅读旅游类书籍,常常边读边作笔记,为自己的旅行制定计划。“一本好的旅游图书一定要有知识性、可读性,哪怕是一张图片,都能勾起我强烈的旅游愿望。”

学会与自然对话

近年来,中国游客在旅游中日益成熟。酒店及住宿在线预订平台缤客发布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愿意参与可持续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人们更加关注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并不断学习如何在旅游中更好地与自然对话。 安徽游客周雯热爱徒步旅行,在6年的旅行经历中,她逐渐开始关注自然、文化等话题。“2017年,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大自然从来没有离开》,这本书汇集了10位中国著名作家的作品,所写的地方遍及中国东西南北中,既有藏地草原、甘肃荒漠,也有江浙的庭院,十分动人。”周雯说,她跟着这些作家的文字,神游中国大地,领略不同的风景,也更加敬畏自然。“这本书我已经读过好多遍,但是,每次出游前我仍旧会翻一翻,好的书籍能让我有一个更加科学、健康的旅游态度,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会安静地赏风景,与自然和谐共处。”

文化抚人心

随着人们旅行经历的日益丰富,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看风景向品文化转变,对一地、一景力求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

王雅萌是上海的一名自由职业者,热爱旅游的她组建了一个“边读边走”微信群,每周群友们一同分享好的文化旅游书籍。去年秋天,一位群友分享了一本关于浙江临安的乡土散文集,并邀请了一位临安籍作家给群友讲述临安文化。不久,群友们组织了一次临安采风行。“因为距离上海不远,我们很多群友都去过临安多次,但是只有真正了解当地的文化,才会发现很多被忽略的风景。”王雅萌说。

对更好地吸引国外游客、向国外游客讲好美丽中国故事来说,文化也是最好的渠道。

2019年,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了主题为“诗与远方”的系列活动,包括中国旅游宣传推介、《南方的夜》《远方》等中文诗歌朗诵等,在“中国图书角”捐赠仪式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向埃及塔拉特·哈尔卜文化中心和谢赫村大学赠送了图书及音像制品,内容涉及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旅游等方面。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石岳文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同埃及朋友一起体验中国文化、感知中国魅力。(记者 尹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15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