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腔:万元纾困,成了民进党“权力的游戏”

1.jpeg

台湾行政机构近来很忙。纾困政策看似推出不少,实则条件严苛、手续繁琐,连绿委都直呼“看得到吃不到”。“行政院长”苏贞昌近日又推新政,针对弱势无保者、农渔民发放1万元(新台币,下同)纾困金,前提却要“自证穷苦”。

民众闻言踏破门槛大排长龙,台卫生福利部门却告知两日后方可申请,闹出乌龙乱局不说,想“符合资格”也难得离谱——要无投保、证明平时是卖玉兰花、口香糖或举广告牌等零工、出示全家老小存折证明积蓄不足、懂得依照各县市“最低生活费”计算是否符合标准。

别说普通民众一头雾水,办理人员不甚了了,连绿营炙手可热的“卫福部长”陈时中都掰扯不清,纾困竟能做到让人被方案所困,岂不是绝大的讽刺?花样百出刁难民众,这到底是诚心的纾困,还是拙劣的表演?

2.png

因急于抢功,尚未与地方政府做好协调通知,苏贞昌便赶在申请前两天高调公布,致使民怨沸腾,一线公务人员无端背锅。更荒唐的是,就在无保零工为区区一万元艰难求证排队待审时,作为同批次纾困对象,近百万农民却免申请现金自动入账。

同样是现金纾困,对农民一路绿灯,不带家庭存款、劳动证明等附加条件,渔民和零工却面对重重门槛,如此赤裸裸地搞差别待遇,有何道理可言?

结合两波纾困观之,受冲击企业可获补助员工薪资四成,家有老小的低收入户每人每月仅有1500元补贴,10万名出租车和游览车司机每月可领1万元,百万名水电工、营造工或“自营业者”一次发放3万元。不同群体待遇悬殊巨大,理据何来?而无保零工却要等到第二波才能领钱,如此胡乱安排纾困优先级,又为哪般?

纾困讲究公平高效,民进党当局却倒行逆施,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且挂一漏万,又设下重重关卡,不见普惠式的扶弱济贫,全是不加掩饰的区别对待。能否获取援助,并非取决于实际需要,却要看部会首长话语权大小。“交通部”和“农委会”能轻易搞到资金,“经济部”和“劳动部”却受掣肘,令一般劳工无缘获益。

岛内有识之士指出,民进党当局纾困特别预算2100亿元,仅分配1%给地方政府,根本杯水车薪,又锁定特定族群提供纾困,重农轻工等意味明显,更像是借纾困之名行固桩之实。

3.jpeg

连纾困资金都可以拿来算计,作为图利政党之私、部会政治角力的资本,救命资源分配沦为“权力的游戏”,高官们一心抢功出风头,将纾困当作“施恩”特权,傲慢蛮横地克扣苛待,纾困方案一变再变,大饼越画越大,民众怨声载道。民进党当局无视民瘼、酿出“万元纾困之乱”的嘴脸,真真令人作呕。

纾困措施杂乱无章,是蠢。逼迫民众自证其苦,是恶。为了区区一点小钱,民进党当局竟要百般折腾民众,面对不幸的民众,还挑肥拣瘦嫌不够惨,甚至引为“政绩”自夸,标榜起“德政”来。这无耻指数,恐怕要独步全球了。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近日表态,现金发放不是“不分对象大撒币”,要“把资源放到最需要的人身上”。想想旷日持久的“口罩之乱”,联系眼下“万元纾困之乱”,足见广大民众从来不在民进党当局眼里。如此漠视民众,只顾政党所需和长官意志的当局,还能让人忍多久?(文/东篱旧友)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关注“港台腔”微信公号,浏览更多台港澳快讯与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