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疫情动摇不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1125976041_15892978785461n.jpg

5月11日,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同搬迁户白高山一家人坐在炕沿儿上拉家常。 新华社 谢环驰 摄

“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现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建房子、教技能、找致富门路。”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云州区考察调研时表示。此次山西之行,是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月来第四次出京考察。在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不仅再次表明他对贫困群众的深深牵挂,也传递出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在习近平总书记近两个月的出京考察行程中,脱贫攻坚是一大关键词。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考察的大同云州区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经也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赴山西吕梁等地考察,实现了走遍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看一看”的愿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就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这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仅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而且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比如,六盘山区的定西、临夏等地古来就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连温饱都很难解决,更何谈过上好日子。只有帮助贫困老百姓在自愿的基础上“挪穷窝、斩穷根”,彻底摆脱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过上新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坊城新村就是由原大坊城村和西咀村合并而成的易地搬迁村。依靠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该村村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68元,已经实现全部脱贫。目前,该地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发展黄花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从2016年起,中国用5年时间,投入约6000亿元资金,帮助22个省份易地扶贫搬迁近1000万贫困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这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扶贫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易地扶贫搬迁不是让贫困老百姓简单搬出来就算成功,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3月份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的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在4月份的陕西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云州区调研黄花产业,强调要保护好、发展好这个产业,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再次凸显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动能,帮助群众就业的长远之计。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习近平总书记此行也在为脱贫攻坚收官之后布局谋篇。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相信老百姓的生活会更有奔头,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