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汇聚建设航天强国的磅礴力量

7月23日12时41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后,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拉开了中国人行星探测的序幕。

在取得发射成功的同时,长征五号火箭也创造了多项纪录:这是长征五号火箭的第一次工程应用性任务,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已经具备执行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条件,正式开始“服役”;这是我国火箭第一次达到并超过第二宇宙速度,彻底摆脱地球引力,飞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的最快速度;这是我国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深空探测器,重量达到5吨,这一重量的火星探测器在世界范围也是屈指可数;这是长征五号系列火箭80天内的第二次发射,迈出了大型低温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的脚步。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运载火箭是连接人类与太空的天梯,是开展一切航天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长征五号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显著标志之一。作为系统构成复杂、新技术多、验证规模大、专业领域广、组织实施难的航天复杂巨系统工程,长征五号火箭采用5米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活动发射平台、三型高性能环保型火箭发动机等大量新技术,技术跨度大、研制难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创新的最高水平。研制团队秉承系统工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紧抓航天复杂巨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和要素,成为攻坚克难、走出逆境、勇攀高峰的重要“法宝”,其中起到突出作用的就是对于航天“三大精神”的践行和发扬。

回首中国航天6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孕育形成了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深厚博大的航天“三大精神”一脉相承,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体航天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中国航天人要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尤其是今年航天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再次指出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1986年启动论证,到2006年正式立项,再到2016年首飞成功,研制团队三十余载砥砺奋进,十年铸就一箭,攻克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大推力低温发动机等12大类247项关键技术,不仅让中国人的“大火箭”梦想变为了现实,而且有力牵引带动了国内相关工业基础能力的进步。从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铩羽而归”,到2019年12月27日遥三火箭的“王者归来”,研制团队908天含泪奔跑、负重前行,彻底解决了低温发动机的技术难题,排除了隐患,搬开了阻挡“大火箭”成功的“绊脚石”;从今年5月5日长征五号B遥一首飞成功,到此次长征五号遥四闪耀升空,研制团队战高温、抗疫情,80天忘我冲刺夺取“两连胜”,“大火箭”正在走向世界航天舞台的中央。面对一次次的困难和挫折,研制团队始终坚守航天报国和航天强国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激情永驻的精神状态,以技术精湛、作风精细、操作精确、分析精准、合作精诚的生动实践作出了新时代航天人最好的回答,为航天“三大精神”增添了新的注脚。

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的追梦航天人需要倍加珍惜、充分运用老一辈航天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永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本色;发扬改革创新、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坚持严慎细实、协同攻坚的工作作风;坚定胸怀世界、勇攀高峰的科学追求,汇聚起建设航天强国的磅礴力量,勇敢地肩负起建设航天强国的神圣使命。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到距离5500万公里的火星,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坚实有力,我们坚信,在航天“三大精神”的引领和推动下,建设航天强国的步伐会迈得更稳更远,不断谱写出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作者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李明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24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