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青岛斋堂岛村渔民石发家——

靠海吃海,吃出新滋味

本报记者 徐锦庚 潘俊强 赵梦阳

大海中的斋堂岛,美不胜收。每到周末,斋堂岛上的这家渔家乐民宿生意红火。“旺季常常爆满,得提前预订。”

石老板名叫石发家,他生活的斋堂岛,隶属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四面环海。斋堂岛378户居民,有6户贫困户,他曾是其中之一。

转机出现在2016年。“‘靠海吃海’不只有一条路,关键看咋‘吃’。来斋堂岛玩的游客不少,要不你就开家渔家乐民宿吧。”扶贫办工作人员几次上门,为他出谋划策。2016年“五一”前夕,石发家的渔家乐民宿开张了。妻子王翠红做的一手好渔家菜,让石发家的渔家乐民宿回头客多起来。

近年来,青岛实施“蓝色海湾”岸线整治工程。斋堂岛提升基础设施,厕所统一改造,污水集中收集……环境好了,当地着力挖掘渔船、渔具、渔港等渔业文化资源,配套赶海等渔业体验产品,满足游客既住渔家又当渔民的消费需求。2019年,全岛共迎接游客12万余人次,仅渔家乐民宿收入就达到120万元。

渔民大多会晒海货,石发家也不例外。石发家晒好鱼虾海货,供自家渔家宴,食客吃完还会顺手带些干海货。前不久,琅琊镇政府打造当地海产品、农产品购物网站“琅琊@生活”,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干海货等。石发家也在平台上销售起自家晾晒的虾米和干鱼。仅在网上卖干海货一项,石发家家庭纯收入增加万余元。

济南找准民生改善与新旧动能转换契合点——

这座城,让人总想留下来

本报记者 徐锦庚 肖家鑫 李洪兴

特意保留的砖石墙体和房顶钢构,外围一圈铁锈色的大门和围挡,展示着这里钢铁产业的底色。正在建设的山东济南中央商务区,改造中的原济钢二厂老厂房,旧址风貌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引来不少市民参观探访。

2017年7月,作为山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要举措,济南钢铁集团在济南的钢铁生产线全面停产。济钢提出“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为职工提供了十多种安置渠道。原本是高炉皮带工的济钢工人李宏伟,内部竞聘,成为济钢创智谷员工,致力于孵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相关项目。“没有啥困难迈不过去。”转岗之后的李宏伟越来越自信,收入也比以前翻了近一番。

2017年5月,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让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徐寨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徐寨村党支部组织村民成立了以物业服务、劳务派遣、园林绿化、清洁保洁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物业管理公司,园区企业或工地需要用工可随时提供。目前,村里已经有100多人通过物业管理公司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我们还通过合作区联系了职业院校,让村民去参加培训。”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森说。

随着机场扩建、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等项目的到来,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将打造世界水准的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更多项目将快速入区落地。“发展越快,我们的日子越红火!”张海森对未来充满信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9月01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