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把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新高度

f2deb48f8c5494ee32589a2c5a9b5bf899257e06.jpeg

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装在货物的货运飞机。新华社发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出现代流通体系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今后进一步畅通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主要环节,其中流通环节是连接起生产和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键,包括交通物流、支付结算等诸多内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不论是促进国内循环,还是加快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截至2019年,中国公路总里程数已达484.6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7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4.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23个国家物流枢纽正在加快建设。智能配送、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中国一张亮眼的名片。而在2020上半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通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力保障了全国各地支援力量和救援物资奔赴抗疫一线。线上购物、智能配送、电子支付等新业态不仅有效维持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但还要看到的是,中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足,流通费用占GDP的比例仍然较高,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完善。诸种原因造成流通体系与生产、消费等环节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程度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循环的加速流动。

面对新的发展目标,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金融支持,为现代流通体系提供充分的政策环境支持。另一方面要继续优化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

通过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和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将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不断做大做强,不断释放新的发展潜力。(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