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丰收的每一粒粮食,都事关14亿人“饭碗”

728da9773912b31b0c44a9f72dda677ddbb4e10a.jpeg

9月21日,贵州六枝农户进行水稻脱粒。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在这个秋粮收获的季节,共同庆祝这一中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对丰收的礼赞,更是对奋斗的致敬。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东北黑土地到江南水稻田,从天山脚下拓荒地到华北千里大平原,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凭借辛勤劳作,用汗水浇灌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句记录着农人的艰辛劳作,也承载着国人对粮食丰收、不受饥苦折磨的祈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三农”事业发展。

如今,中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提前完成了联合国制定的减少饥饿人口目标。近年来,中国农业连年丰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总体和谐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19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

丰收,在今年有格外不同寻常的意义。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2020年中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其中小麦产量13168万吨,同比增长0.6%,如今秋粮丰收在望,将为中国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提供更有效保障,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粮食丰收来之不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必须看到,当前中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平衡、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然突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强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让节约粮食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让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