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十四五”中国发展有五大新推动力

3c6d55fbb2fb4316151c1d8dd882332408f7d3f0.jpeg

工作人员汽车生产车间内作业。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10月18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在京发布的《“十四五”大战略与2035远景》新书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民生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治理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展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充满诸多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将持续深化。与此同时,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重点。《“十四五”大战略与2035远景》认为,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彼此牵连,解决起来难度大、风险高、影响广泛。“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动力来源越来越多,除了继续依靠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动之外,又形成了五方面新推动力,将为中国经济巨轮源源不断地输入蓬勃新动能。

一是数字与智能化。以数字与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取代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发动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来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巨变,其深度与广度超过了之前的工业革命,这将释放前所未有的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历史上,世界大国的崛起关键在于掌握了新型工业革命的领导权。与前几次工业革命边缘者、跟随者的角色不同,中国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沿。

二是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已经取代工业化成为中国产业发展新趋势,为中国发展注入产业新动能。中国将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高增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不断完善全国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实物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共生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城市群与城乡一体化。城市群与城乡一体化将逐步取代成为中国城乡结构转型的新趋势,为中国发展注入转型新动能。中国将建设城市定位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通勤全程化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现代化城市与现代化乡村比翼双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态势。

四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将为中国发展提供新制度供给,注入新制度红利。通过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四梁八柱”改革的全面展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形成更具适应性的中国制度体系,将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能效。中国不但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更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优势,以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的危机,创造更快、更可持续的增长。

五是新型经济全球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贸易体,又作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构建者,为全球经济贸易科技产业带来新活力、新动能、新市场。通过“一带一路”,全面布局国内国际两个制造、两个服务、两个市场,推动国内国际、区域全球经济大循环,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也为全球提供巨大中国机遇,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迈向高收入阶段、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起步阶段。发展是五年规划的永恒主题,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主题,中国将书写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文章。(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