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兴起“文明新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近年来,中国网络空间愈发清朗,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加速培育,网络文化的新气象、新生态不断呈现,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青年为网络正能量代言

国风音乐人、网络作家、青年讲师、电竞选手、动漫创作人……近日,由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主办的“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百场分享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分享活动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活动现场,7名好网民代表向400余名大学生讲述了弘扬网络文明、传播正能量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对于“什么是青年好网民”“怎样做一名青年好网民”的理解。

据悉,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已连续4年举办“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征集遴选和分享活动。随后,好网民宣讲团还将陆续奔赴四川、山东、福建、黑龙江开展宣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

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网民群体中,14—35岁的青年占比最大、活跃度最高。“80后”“90后”“00后”这3个年龄段的青年群体,每天有超过1/4的生活时间被网络占据。青少年群体是网络“原住民”,引导他们文明用网,对健康网络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

“青年群体作为互联网文化创新生力军,创造了新的互联网形态,创造了互联网上大量新的、具有原创性的内容,创造了互联网与现实连接的多重文化形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具国际视野,理应在互联网建设中大显身手,引领网络文明。近年来,针对青年网民的特点和习惯,中国各地创新形式载体,通过“青年好网民”等方式,发挥优秀网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领广大青年把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和进步中。

强力“护苗”清理网络“杂草”

“祖安文化”“饭圈”“黑界”……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剑指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

何谓“祖安文化”?“祖安”来源于某网络游戏的服务区,并逐渐演变为说脏话、骂人的代名词。随着“祖安文化”在互联网蔓延“出圈”,不少青少年受其影响,在社交媒体甚至生活中出口成脏、乐此不疲。

网络空间的文明与纯洁,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专家表示,互联网对青少年生活的渗透性和嵌入性非常强,青少年对于秩序、场景、规范认识不清,易引发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问题。

在此次治理行动中,相关部门加大治理力度,对涉及未成年人网络社交中出现的侮辱谩骂、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以及敲诈勒索、非法获取个人隐私等违法活动予以查处。对相关QQ账号、群组等通报相关企业,依法依规采取关闭群组、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

建设网络文明,为青少年创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既靠春风化雨之“疏”,也离不开未雨绸缪之“堵”。近年来,中国开展“护苗行动”,集中清理网上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给游戏、网络视频等APP设置“青少年模式”,上线防沉迷系统,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指出,“护苗”专项行动开展至今,“扫黄打非”部门在推动建设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坚决查办涉未成年人“黄”“非”案件、督促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绿书签”正面宣传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让网络文化“向上向善”

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互联网应用与公众生活结合日趋紧密,微信、短视频、直播等应用降低了互联网使用门槛,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进程报告(2019年)》显示,中国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资源不断丰富。

互联网文化产品日趋丰富、走向世界的同时,也给网络空间的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近年来,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平台乱象频发,一些有害信息和不良内容已成为网络空间的“公害”,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清朗网络空间的营造,既需要互联网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高宏存指出,网络文化内容生产呈现出参与主体多样、技术与内容形式创新叠加、互动参与创造内容等新特征。与此同时,网络多元文化价值的摩擦持续深化,给网络文化内容管理规制带来治理难题,要从治理主体、管理机制、技术管理方式、法律法规完善及网络伦理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的网络文化内容监管治理体系。(记者 刘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1月27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