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坡节少不了的重头戏——海南虎舞|闲话海南

上期我们说到麒麟舞,在海口羊山地区成为了一枝独秀的吉庆舞蹈,然而除了麒麟舞,海南还有虎舞。海南虎舞集舞蹈、武术、音乐于一体,明朝时由中原传入海南,现盛行于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周边农村。

虎舞生威三百年

据《古氏南迁》记载:“祖上自中原南迁,越南海而入,历尽艰辛,难险谁知?千里奔波,粮尽物耗,独有传世盛物虎头,雨淋日晒,随众翻山越岭,虎舞觅食,斗虎擂台,谁能分真假焉!”

在三江镇罗梧村,就有一支为纪念冼夫人而组建的虎舞队,至今已传承三百多年。虎舞以武术表演为基础,又将舞蹈融入其中。虎舞表演大致包括布阵、开场、单人表演、双人对打等内容。

高凉俚族首领冼英,后称冼夫人,在辅佐丈夫高凉太守冯宝南下平乱期间,和抚黎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得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清《琼山县志》有载:“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装马数十乘,经化妆男女,随木偶神像环游一周,曰装军。士女如云,沿途焚香顶祝,观者塞路。”

军坡节(冼夫人文化节)

这个景象是在冼夫人去世后,当地人民深切缅怀,建庙祭祀,并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二月十二聚会于庙前举行活动,仿当年冼夫人出征仪式出行,俗称“装军”,久之相沿成俗,形成军坡节(冼夫人文化节)盛况。

虎舞特定的演出时间

虎舞大多在春节和军坡节时才会上演。每年的军坡节期间是虎舞演出的高峰期,从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虎舞队环村巡演,十分热闹。不仅是为了纪念冼夫人,同时也为各家各户祈祷五谷丰收、人畜平安、生意兴隆、顺心顺意。

每年军坡节的虎舞表演都得到国内外游客和归国侨胞们的赞许。没有演出时,虎舞队队员多在外打工谋生,日常生活中鲜少能见到舞队跳虎舞。

舞虎表演欣赏

虎舞人数每队多至二三十人,由两人分别扮演虎头虎尾,还有土地公、土地婆,其他人扮演兵勇,手持长矛、长棍、大刀、长剑等兵器列队摆阵。虎舞以“人虎和谐”为主题展开,先以人类的智慧和武艺征服老虎,后与老虎和睦相处。

三江舞虎是节日活动的重头戏,基本程式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1、布阵

虎舞队员身着旧时兵勇服装,手持各类兵器排成两行,两只“老虎”站立中间,土地公头带面具手持拐杖、土地婆头带面具手执蒲扇,均站于老虎身后,向冼太夫人行礼。

2、开场

在紧密的锣鼓声中,“老虎”以跳、转、翻、旋等技巧出场显威,土地公土地婆以秧歌舞步紧跟“老虎”身后。随之,呐喊声起,兵勇逐一上场与虎对打。

3、单人表演

单人表演首先以长棍出场,继而单刀、双刀、长剑、铁耙。每一种器械的表演均以真实的武术套路与娴熟的武打技巧一气呵成。

4、双人对打

兵勇各持器械轮番上阵交叉对打,先长剑对大刀,单刀对双刀,后矛对耙,棍对凳。表演动作概括了劈、砍、挑、踢、绊、擒、拦、甩、封、撞、扫、捞等诸多武打招式。

5、人虎共舞

总体舞蹈分为两小部分:一是虎舞部分,老虎在扑、滚、跳、翻、转、旋的过程中分别施以过三足过四门舞步;二是人舞部分:土地公土地婆以滑稽动作辅之秧歌舞舞步。

2009年,海南舞虎入选第二批省级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冼夫人文化节和罗梧村的重大节庆,每年的“非遗保护日”上,市民和游客也都能感受到舞虎的魅力。

闲话海南

旨在讲述海南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将历史风物、人物逸闻、文化习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述诸笔端,向各位展现一个更有趣、更可爱、更丰富的海南。

平台简介

海南华道和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香港流动媒体公司,运营流动新闻、海外华媒头条,并整合百家世界华文媒体,涵盖报纸、APP、网站、新媒体等,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华人群体的传播平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现海南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