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年货春运”,跑出中国经济复苏活力

VCG111316572716.jpg

资料图:苏州商家“打包年夜饭”销售火爆

春节将至,一场特殊的年节消费正拉开大幕。近日,一场关于“过年氛围组”的讨论登上热搜。“网购式拜年”“无接触式年夜饭”“线上新春庙会”……特殊的春节,留守各地过年的异乡人在互联网平台上各显神通,把对家乡的思念转化成深夜的“指尖狂欢”。

丰富多彩的消费现象折射的是“年货经济”的强大生命力。淘宝数据显示,自“腊八节”以来,“年货”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23倍;小年这一天,“给父母的红包”“给父母的营养品”“给父母的衣服”等更成为热门搜索词语。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春节·年货节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今年的年货节订单中,米、面、油和酒类等民生用品中的重货,同比均有1-2倍的增长。金银等投资类产品订单量整体增长500%。与此同时,各地的年货特产也从家乡向一二线城市“反向狂奔”。菜鸟数据显示,腊八以来,发往北上广深杭的异地订单较去年同比增长20%以上。一场“人员少移动,货物多流动”的“年货春运”,正在中华大地绘就流动的“亲情地图”。

在中国,置办年货的习俗已有千年历史。物资匮乏的年代,年货可能就是一身新衣、一盘饺子。如今,随着中国的产业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年货消费的观念、结构和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不久前,有电子商务平台推出“他乡遇故知式年夜饭”“宠物式年夜饭”“现学现卖式年夜饭”等七大理念,将传统的年夜饭赋予了新内涵,既响应当下减少聚集性活动的疫情防控要求,又精准匹配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心理。据报道,上海、杭州多家酒店大厨将在春节期间走到镜头前,通过直播现场教学,让网友在围观与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消费体验。

随着中国人从物质型消费向精神型消费升级,年货也从“有形”向“无形”迈进。多年来,春节长假是创造强劲消费的重要时点,假日消费潜力无限。眼下,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同样消费红火——近郊游成热门选择、短途自驾出行意愿增强、家庭包栋型民宿广受欢迎。为兼顾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少地方还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云旅行”。例如,杭州香积寺的年夜饭直播、乐山大佛的“零时抱佛脚”直播、三亚的海上观音直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品质化与个性化的服务。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在“年货经济”领域,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正在逐步实现。从电商平台精细服务,到餐饮零售加速融合,再到文旅产业异彩纷呈,在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消费的乘数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据报道,近一个月来已有近1200家餐企发出招聘,吸引到超过1万名有就业意向的人员报名。从经济平稳运行的角度看,这有利于稳就业、保民生,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回望2020年,中国市场经受住严峻考验,消费复苏功不可没。未来,加速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内需市场的强大韧性亦是中国经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心所系。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中国经济巨轮在面对狂风骤雨、穿越激流险滩时,也将更有底气、更加自信。(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