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哪里想去点哪里?“溜达式”调研要不得

image.png

图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拿地图过来,看看咱们去哪溜达溜达。”

看到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这是原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的口头禅,他所谓的“溜达”,其实是利用赴地方调研检查之机游览景点。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党的十八大之后,万本太一边宣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边顶风违纪。他明面上要求调研方案不要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景点写进去,暗地里仍不忘借机四处游览,包括布达拉宫、纳木错、友谊关等著名景点。

据办案人员介绍,万本太所去之地多在边疆省份和偏远地区,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层层陪同,不仅出人出车出力,还要承担门票、缆车票等费用。某地生态环境部门人员坦言:“上级领导来调研,我们自然要安排接待好,但陪同去景点参观,一队人浩浩荡荡,有损党员干部形象,也给本就不富裕的基层增加负担,我们其实也于心不忍。”

笔者曾在基层单位工作过,深有感触。当时工作单位在一个景点颇多的城市,自从通高铁以后,调研检查的上级单位就络绎不绝。到了旅游旺季,单位招待所居然人满为患,搞接待的干部高铁站跑得比家还勤,每天为迎来送往头疼不已。年底一算,自己还搭进去不少招待费用。

问题是,这些调研检查既没有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帮扶,也没有解决基层的痛点难点,反而在一次次接待中,消耗了大量财力、物力和精力。此前媒体曾曝光过一个被各方调研困扰的“明星乡”,该乡一年要接待500多批次各级调研,平均下来每天至少有一两拨。

除了这种专往旅游景点跑的“享乐式”调研,基层还要面对“盆景式”调研、“走马观花式”调研。内容无外乎开开座谈会、听听汇报、看看典型、作作指导,原本调研是为摸清实情、发现问题的,但这种浮皮潦草的调研不但浪费公共资源,还影响上级决策,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现在,资讯发达了,有啥疑惑,网上一搜一堆资料,所以有些干部挪不动屁股、迈不开腿,习惯于网上了解情况,动辄拍脑袋决策。但阅历再丰富、资讯再发达,也替代不了鲜活的实际工作生活,替代不了与人民群众的面对面接触。

毛泽东一直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求全党“眼睛向下”。习近平从政以来也一直坚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他说:老百姓经常去的地方,我们也要去看看有什么需求。

习近平在福建当省委副书记时,宁德沿海有一批渔民,无土地、无房屋、无户籍,终年漂泊在海上,被称作连家船民。习近平为了帮助连家船民,给他们在岸上建了房子,但回访时却发现不少人又回到了船里。

习近平决定再次深入连家船民中了解情况。他走进矮小的船舱,个子高的他几乎是趴着进到船舱里的。船老大很感动地说:“想不到你这个大官会来到小船里,我就给你们说真话。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靠海为生,上岸后只有一个房子,有什么用?我们吃什么?哪有钱买菜、哪有钱买衣服?”

习近平听后,回到机关召开会议研究。他说:“解决连家船问题,根本的是解决船民上岸、定居、乐业一整套问题,不仅有房可住,还要有业可就。”他还提出让渔民养鸡养猪、搞养殖业等很多具体务实的意见。经过3年努力,福建省新建连家船民新村65个,上岸定居船民4273户、19378人,结束了连家船民祖祖辈辈漂泊海上的历史。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要带着问题和思考下基层,而不是带着应付的心态走走过场,更不能带着游玩的心态公费旅游。习近平说得好:“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每位干部在下基层调研前,都应该好好学习领会习近平这句话。

文/鹤鸣 编辑/九段

来源:学习小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