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让中国“脊梁”更硬

4515913532143750726_453476699674243072.jpeg

资料图: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任勇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2021年全国两会闭幕后的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聚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谋划了发展新蓝图。

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数量区别显著,发展禀赋也有明显差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成德宁表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六省,被称为中国的“牛肚子”,也犹如一道“脊梁”位于中国国土中部。不仅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此叠加,其中武汉、郑州等城市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中部地区这个“脊梁”更硬一点,发挥的支撑全局作用就越大。中部崛起战略实施10年多以来,中部地区发展全面提速,全国经济占比不断上升。如今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对中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动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部地区连接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陇海线、京广线等多条交通大动脉贯通期间,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配套完善,紧邻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经济发展龙头。一方面,中部地区综合运用资源、产业、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加强与东部、西部等区域的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将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壮大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充分运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强化交通枢纽,建好口岸平台,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可以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推动国内分工深化,加快生产要素流通效率,畅通国内外供需渠道,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助力中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部地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的产业体系,汽车及零配件、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湖北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河南郑洛新、安徽合芜蚌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中国创新高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中部地区依靠自身产业优势,并借助人力资源丰富且紧邻东部地区的特点,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加强区域产业对接合作,特别是在长江、京广、陇海、京九等沿线建设一批中高端产业集群,一方面有力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巩固和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不断壮大中国制造优势。

三是支持中国加快打造经济新增长极。中部地区人口重大,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拥有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两大城市群,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安徽4个自贸试验区。近年来,河南、湖北、安徽等中部地区省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前列。“十四五”时期,中部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新格局,将进一步巩固中部地区发展基础,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助推中部腹地变身开放高地,释放更多发展潜力。

既“谋全局”也“谋一域”,向来是大国治理的重要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协调联动,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共同下好全国一盘棋,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