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国疫苗不吃“灰黑滤镜”这一套!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蒙萨尔韦(左)接收中国科兴疫苗。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之音(VOA)、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一众西方媒体集体“亢奋”了。他们断章取义,甚至故意曲解专家言论,大肆炒作“中国疫苗保护率不高”。尽管中国专家已就此问题作出澄清,但这些西方媒体视而不见,硬着头皮也要把“匹诺曹”的戏演下去。

自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和国际应用加速推进以来,一些西方媒体罔顾事实,以“灰黑滤镜”瞄准中国新冠疫苗:要么添油加醋质疑中国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要么戴起地缘政治的有色眼镜抹黑中国搞所谓“疫苗外交”……一些西方媒体“碰瓷”中国疫苗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过,西方媒体的信口雌黄诋毁不了中国疫苗这块“真金”。中国一贯秉持疫苗作为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中国坚定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队”,中国坚定站在疫苗国际合作的“第一方阵”。目前中国正在以不同方式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疫苗,所到之处受到的都是热情欢迎和高度信任。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表示,“非常感谢中国研发新冠疫苗!我们对中国疫苗充满信心!”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路易斯·蒙萨尔韦说,迎接中国疫苗对哥伦比亚全国上下而言都是件大事,中国疫苗为哥伦比亚人民带来了希望。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指出,“多米尼克多名政要第一时间接种,这向多米尼克民众和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疫苗是安全的’。”

面对中国疫苗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一基本事实,一些西方媒体不仅没有做到公正客观报道,反而挖空心思抹黑造谣。如此颠倒黑白背后,藏的无非是三种心思。

一种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优越感。“中国疫苗研发凭什么能处在全球‘第一方阵’?”这恐怕是一些西方媒体质疑中国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潜台词。“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塑造了西方观察和看待世界的选择性机制:西方代表着理性、科学、民主、文明、独立、自由;非西方则被打上落后、愚昧、动荡等标签。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蒙蔽了一些西方人的心智,使他们在自满自傲中走向自闭,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当前中国疫苗全球供应和全民接种双双“破亿”,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言自明。在西方中心主义的遮蔽之下,一些西方媒体甚至连这个基本事实也看不清。《柳叶刀》杂志主编理查德·霍顿就曾指出,西方国家存在一种成见,认为中国的科学界和医生可能不如西方国家,认为西方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科学界比中国更先进。

一种是害怕被中国赶超的焦虑感。一些西方国家面对中国发展的失衡心态在疫情的放大镜下进一步凸显。疫情初期,西方一些人曾妄言“新冠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然而,疫情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反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光时刻”。当年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如今就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将使全球权力分配继续向东转移,因为东亚在控制局势方面比欧洲和美国做得更好。由于狭隘的地缘政治竞争思维作祟,害怕被中国赶超的焦虑在西方社会来了一次山崩海啸式大爆发。西方一些人不去反思过去对中国的偏见,反而变本加厉加大对中国的抹黑攻击。说到底,一些西方媒体不顾科学与事实,急着给中国疫苗“扣帽子”,无非是以“精神胜利法”维护“玻璃心”罢了。

一种是无法再假扮“道德卫士”的恐慌感。疫情发生以来,谁在给抗疫国际合作拆台,谁在补台?谁选择了独善其身,谁选择了兼济天下?对这些问题,相信人人心中有杆秤。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表示,全球已接种7亿多剂次疫苗,但其中超过87%的疫苗由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接种,低收入国家仅占0.2%。肯尼亚《人民报》曾发表评论称,一些国家将疫情政治化,拒绝科学、煽动偏见、鼓吹虚假信息,利用政治力量囤积疫苗,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视而不见。美媒引述宾夕法尼亚大学负责全球倡议的副教务长齐克·伊曼纽尔的话称,美国国内的疫苗供应将出现过剩,但当中国等国家向全球大量供应疫苗时,美国仍称需要建立1亿剂的缓冲,这是外交和战略错误,更是不道德的。在“富国囤积疫苗,穷国无疫苗可打”的冰火两重天面前,向来爱把“人权”“民主”挂在嘴边的一些西方国家如何有颜面再假扮“道德卫士”?这时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送去“隧道尽头光芒”的中国疫苗自然成了他们的“眼中钉”。殊不知,“自己不帮,还要阻止中国帮”的霸权逻辑,挽回不了一些西方国家的颜面,只能一再刷新道德下限。

回顾全球抗疫历程,一些西方媒体已经一次次扮演了不光彩角色。如今全球疫情还远未结束,思考如何为抗疫国际合作尽一份力,是当前最紧迫的现实要求,也应当是一份最基本的善念。一些西方媒体倘若真的想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与其抱着“灰黑滤镜”对中国疫苗穷追猛打,不如把心思多用在督促本国政府推动疫苗公平分配的正道上来。(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