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达海,湾区城市打通“任督二脉”(聚焦大湾区之交通篇②)

图为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苏振飞摄

图为广州地铁18号线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程远州摄

4月18日下午6时30分,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王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一路小跑进入地铁4号线,前往深圳北站坐动车回家。工作在深圳,居住在惠州市惠阳区,听起来很远,但王鹏不到一个小时便能回家。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最重要的基础支撑。近年来,一个个重大交通工程落子大湾区,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构建“A”字形交通主骨架,打造以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为主体的多层次快速交通体系。得益于覆盖三地11城的快速交通网,如王鹏一样每天往返两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瞄准工期争朝夕

4月17日,在深中通道中山市马鞍岛登陆点眺望,内伶仃洋里,一队巨大的桥墩延伸向水天一色处。夹杂着海风,施工的声音轰鸣耳畔。

从地图上看,珠江口的内伶仃洋是一个类三角形海域,已建成的跨江跨洋通道,上有黄埔大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下有港珠澳大桥,而深中通道则是这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正处在珠三角东西两岸高速公路网络的“A”字形中心,是整张高速公路网最为关键的一条连通线。

“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海底隧道已完成西端8节沉管安装,占总量的1/4;伶仃洋大桥主塔已施工至210米高程,中山大桥主塔已施工至150米高程,计划今年内实现封顶。”46岁的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宋神友计算着,还有3年,这个世界级工程便可建成通车。而作为项目“一号员工”,他已经在此奋战了11年。

4月19日,在珠(海)机(场)城际铁路金海大桥建设工地,靠前指挥的中铁大桥局集团该项目部总工程师邓永锋擦着汗表示:“目前4个主塔墩身已经全部建成,全桥钻孔桩基础全部完成,钢梁制造已经完成了70%多,我们有信心实现2023年建成通车的预定目标。”

眼前的这座大桥,起自珠海横琴新区,跨越西江磨刀门水道,终至珠海机场东路,是珠机城际二期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珠三角入海口第一条公路、铁路两用桥。珠机城际二期建成后将大大缩短金湾、横琴之间的距离,而且这条铁路已经预留对接澳门轻轨,沿着铁路线,仅需15分钟便可抵达珠海金湾机场,1个小时便可到达广州南站,让澳门更为紧密地融入珠三角城市群。

“目前,18号线首通段已经实现了轨道贯通,在之前的提速测试中,创造了时速176公里的国内地铁最高速,可以说,一切都在顺利进行中!”4月19日,在广州市地铁18号线的施工现场,负责轨道铺设的中铁十一局项目经理李兵语调里透着乐观。

跨江入地拿“第一”

无论是超级工程还是关键工程,进展顺利的背后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背后是科技的强力支撑。正是凭借艺高人胆大,湾区建设者们挥汗如雨赶进度的同时,创造了许多项目的国内领先乃至“世界第一”。

“项目的施工技术难度堪比港珠澳大桥,我们确确实实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宋神友介绍,深中通道项目拥有世界首例特长超宽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隧道全长6.8公里,全部采用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型式;拥有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径海中悬索桥;拥有超高桥面90米的世界最高海中大桥;拥有世界首例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

邓永锋说,作为当前世界首座公铁同层多塔斜拉桥,金海大桥有两项“世界第一”——桥宽49.6米,是世界上最宽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为3×340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同层斜拉桥。正因如此,施工难度很大,采用了不少新技术。

李兵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的“超级横轴”,18号地铁在工程上代表着目前国内最高水平。他掰着手指头细数:全国在建的最快地铁,国内第一条全线采用大断面直径8.8米盾构施工的地铁,国内第一条采用2.75万伏供电新型刚性接触网的地铁,第一条全过程采用BIM新技术实现全数字化移交的地铁。

广州素来被称为“地质博物馆”,其复杂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一直考验着建设队伍——18号线穿越断裂带、富水破碎地层、溶洞,遍布全断面砂层、中微风化花岗岩层等不良地质。广州地铁联合参建各方积极开展施工工法创新研究,通过在全线应用气压辅助、“超前注浆+气压辅助”等手段,有效解决结泥饼、喷涌、上软下硬地层掘进等各种难题,并应用二维微动、地质雷达扫描等新技术,提前化解复杂地质条件中的施工风险,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李兵自豪地说,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仅仅用了9个月便完成了轨道贯通,成为全国一次铺出线路最长、开通时速最快的地铁。

互联互通进行时

人生中最为宝贵的11年耗在一个项目上,值不值?宋神友的回答斩钉截铁:“作为桥梁人,能够担当建世界一流跨海通道、创大湾区百年门户的使命,我非常自豪!”

自豪可不是一句空话。长久以来,珠江两岸“东强西弱”,如果没有深中通道,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就无从谈起,珠三角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就会大打折扣。这条长约24公里的跨江通道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的公路直连通道。

春天的南粤大地,一个个重大交通工程的建筑工地上,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奋战抢工,让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愿景越来越明晰——

目前,大湾区已开通7条城际铁路线路共475公里,在建城际铁路共有9条294公里。有16个铁路项目今年计划开工,总里程约为757公里,总投资额约为4384亿元。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珠三角已建成广佛肇、武深、河惠莞等5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8.9公里,媲美纽约、东京等湾区。

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

深中通道项目建成通车后,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到中山翠亨新区的车程,将从目前的2个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按照规划,广州地铁28号线将东延至东莞,22号线也规划成为跨市快线,将延伸至东莞,与深圳衔接,有望成为广州和深圳第一条互相“牵手”的地铁线路。途径江门、中山、佛山及广州4市的双线货运铁路——广州南沙港铁路正在办理变更,增加客运功能,建成后将打通海铁公联运“最后一公里”,实现港口、铁路、公路一体联通,大大降低湾区物流成本。……

逐步打通“任督二脉”的粤港澳大湾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成为现实。(本报记者 程远州 任成琦 金 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21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