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十四五”规划纲要陆续公布——共绘新蓝图 奋进新征程

图片说明:

图①:3月30日,在浙江湖州一家电梯生产企业里,工人们操作自动化生产线,加紧赶制一批海外订单。张 斌摄(人民视觉)

图②:4月17日,在江苏连云港一场春季亲子运动会上,家长和孩子共享亲子运动快乐。王 春摄(人民视觉)

图③: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职工在吉林长春生产基地总装车间内进行装配作业。新华社记者 许 畅摄

图④:海南自由贸易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图为海南洋浦港小铲滩码头。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擘画了未来5年和15年中国发展的宏伟图景。在其公布后,多个省(区、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也相继公布,明确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目标、主要任务等,为各地未来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中央精神为遵循

3月13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公布。随后,多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陆续亮相。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在内的20余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布了各自的“十四五”规划纲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从规划建议到规划纲要草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作出重要部署指示,对重大问题及时把关定向,确保规划编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已公布的各省(区、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都首先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并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行编制。

例如,陕西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2015年2月和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五个扎实’‘五项要求’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陕西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也是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总遵循、总依据。”

辽宁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第一章第一节“编制依据”中,提到的主要依据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党中央战略决策、国务院部署安排等,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关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及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过程,还体现了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就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中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地方“十四五”规划编制时,也同样遵循了问计于民的理念。

2020年12月4日,中共北京市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过程。发布会提到,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中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市委两次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1100余条;普通市民也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提出了2.1万余条有效意见建议。文件起草组对意见建议逐条分析,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修改完善共计200余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近300条。

浙江省、四川省等地都在政府网站上开辟专栏,就本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征求公众意见建议。

结合实际制定目标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共19篇、65章、192节,约有7.5万字,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

与之相比,各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在体量上较为精简,内容上更加注重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制定发展目标。

直辖市的目标主要围绕建设现代化都市提出。北京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提出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海市提出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体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天津市的规划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重庆市的规划纲要提到,展望2035年,“将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

南部经济发达省份的规划纲要强调“高质量发展”。如浙江省提出到203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江苏省提出2035年,“初步展现出现代化图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上新的大台阶”,“十四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果”“高效能治理实现新提升”等目标。福建省提到,到2035年“我省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展现更加崭新的面貌。”

东北三省的规划纲要强调“振兴”。辽宁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清醒认识到,振兴发展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列举了“新时代辽宁加快振兴发展面临诸多重大机遇”。吉林省的规划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吉林振兴发展处于发挥独特优势、提升在全局中战略地位的关键阶段”;提到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振兴突破,到2030年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黑龙江省的规划纲要明确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全面建成工业强省、农业强省、科教强省、生态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西部地区的规划纲要更多侧重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创新转型等目标。江西省提到,到2035年时,全省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的大台阶;在阐述“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时,首先提到的是“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甘肃省的2035年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提到,“经济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更高台阶,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在“十四五”发展目标中,第一条也同样是讲到“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效”。山西省提出,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经过十五年的努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经济总量达到全国中游水平,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十四五”时期提出的主要目标中,排在首位的是“一流创新生态基本形成”。

重点举措各有侧重

提出目标,还要有具体的发展战略。从各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能看到不同省(区、市)未来5到15年的不同发展重点。

例如,海南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就十分突出,主要围绕“建设自由贸易港”规划布局。该省规划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展望到2035年,海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国际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更加凸显,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成为我国开放经济新高地”。为了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的要目标,该省规划纲要在第二章具体提出了多项举措,包括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序推进要素自由流动、落实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等。

青海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在“十四五”时期全省要进一步处理好的5组重要关系,其中第一组关系就是“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提到“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时,青海也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放在了首位。为实现这一目标,该省规划纲要明确,要“着力建设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具体举措包括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举全省之力保护好“中华水塔”、高水平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强调了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第二章提出“奋勇担当时代重任,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指出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统领美丽新宁夏建设、引领全区现代化建设,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在黄河流域率先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

还有不少省(区、市)突出强调了创新的作用。浙江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第二部分指出,要“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联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一流水平和浙江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集成力量建设创新策源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等。各项举措还规划了细化落地的方案,比如包括百名顶尖人才集聚、千名领军人才集聚、万名博士集聚等在内的“人才强省六大行动”。山西省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湖北省提出“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江西省提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重庆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包括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等。

天津市、四川省等地重点关注区域发展。四川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一干多支”建设,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体举措包括做强成渝发展主轴、带动两翼协同发展等。天津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其中“一基地”指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三区”指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高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

(实习生王绍函对本文亦有贡献)

制图:潘旭涛

(本报记者 李 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23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