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历史的黎族医药:口传心授,实践中累积经验丨闲话海南

“黎族医药是黎族的文化瑰宝,是海南的绿色财富。”卫生部原常务副部长何界生曾经在“总结黎医药学术成果,提高黎医药学术研究水平”的海南首届黎医药论坛暨海南省民族医药学会成立大会上对黎族医药进行了高度评价。

海南黎族医药流传于五指山地区,在民间使用已有三千年历史,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医药。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等特点,同藏药、苗药一起被誉为我国医药领域的魁宝。

黎族医药起源

黎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本民族没有在对于医术和医药方面留下任何文字记载。黎族原始社会的崇神信仰、祖先崇拜、鸡卜、杀牲求神治病等,在黎族中普遍存在。

而据《崖州志》记载,黎族民间对草药形态、性能、性味、功效、采集、加工及分类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毒蛇咬伤、接骨、跌打损伤、中毒、风湿、胃痛、疟疾、风痧症、瘴气、疑难杂症等的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黎族民间从事黎医的人,多为自采自用,自己加工配制草药。

五指山的药材

黎族地区天然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五指山地区现有植物药500多种,动物药200多种,矿药物100多种。

全民皆医的黎族

黎族是一个非常善于识别和利用天然植物药物的民族,在信仰上有植物崇拜的习俗。在黎族中几乎是全民皆医,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识别和利用草药的知识,但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疾病,就要求助于黎医。

德高望重的女性黎医被尊称为“妣(bi)雅(ya)”,男性黎医被尊称为“帊(pa)雅(ya)”,黎语药王的意思。

黎族医生王桂珍在山溪里采摘草药

由于黎医在黎族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整个部族的繁衍与发展的责任,因此在部族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倍受族人的尊重与爱戴。

黎医的传承对象没有男女的分别,只是在宗族中选择吃苦耐劳、乐于助人、聪慧好学、记忆力强的人作为继承人,以确保能够完整的继承。继承以后,族群内部则以继承人为核心不断地进行着相互间的认识和交流,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地取得发展和优化。

神秘的巫医

说到黎族医药不得不提的就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黎族巫医了。黎族的巫医实际是巫与医二者融为一体的民间行医人,他们是以宗教仪式的形式,行草药医治的内容,达到给人防病治病的目的。

据古文献记载:“病不服药,惟事寨祭,或信巫鬼、重淫祀,从古然也。”反映了巫医在黎族民间的盛行。

还有古文献对黎族巫医治疗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记载:“俚(黎)人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疮疖、疮毒外科一切杂症。每有奇效,然亦以迷信出之。予尝见一患痛者,俚(黎)仁老治疾,其人到病家里以鸡公一只,小尖刀一把,酒、水、米、饭,诸项陈列于堂,求者先取尖刀,纳袋中,脱草履于地,取火刀念咒,喷患处,操刀割之,脓血尽流而病者无痛苦,脓尽后,敷上药而愈。”

黎族巫医为人治病时,先通过黎族诊断法查明病因,再采用占卜的形式,通过卦象来判断是什么鬼怪作祟而导致了疾病,需要献祭什么牲畜才能换回病人的灵魂,以决定用哪种性畜祭献。

黎族巫医的占卜,一般以米卜、鸡卜为主,根据米卜、鸡骨的上下正反卦位或卦符所组成的“卦象”,以判断病的轻重、安危、触犯何种鬼灵以及需要祭品等。

卦象图

黎族治疗技术

黎族对疾病的诊断方法不统一,医术传授都是采取师传徒接,口传心授的方法及自己在治病实践中积累经验。黎族能够对一些常见的内科、外科等疾病进行诊断、防治和治疗等。

黎族医生中没有单独的药师、护师,而是将药、医、护融为一体。在草药方面,黎医传承下来的草药有500余种,常用草药有300余种。

诊断方法主要是观测和检查4种感觉器官(眼、鼻 、耳、舌),4种感受(形、声、触、味),5种气味(痰、吐物、泻物、小便、血)。这些观测和检查,是以望诊、闻诊、问诊、脉诊这4种诊断方法来进行。

黎族医生王桂珍在给病人把脉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内治主要服用经熬煮的草药水为主,外治则有拔火罐、火点、放血疗法、艾炙、热敷、按摩、药熏蒸疗法、药水浴、外敷法等。根据季节与病症的情况,还可以将食物、药物调配制成食品,用食物疗法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或调补强身的目的。

2020年8月6日上午,海南省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正式开诊。这是省内首个由三级公立医院设置、完全基于黎族医药诊治经验且服务功能较完善的黎族医药特色门诊。

闲话海南

旨在讲述海南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将历史风物、人物逸闻、文化习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述诸笔端,向各位展现一个更有趣、更可爱、更丰富的海南。

平台简介

海南华道和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香港流动媒体公司,运营流动新闻、海外华媒头条,并整合百家世界华文媒体,涵盖报纸、APP、网站、新媒体等,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华人群体的传播平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现海南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