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为面,戴着面具跳舞的黎族人丨闲话海南

黎族的舞蹈多种多样,除了打柴舞、舂米舞、共同舞等娱乐庆祝类舞蹈,还有一类具有神秘色彩的祭祀类舞蹈,那就是面具舞,是黎族先民戴着面具,祈求神主保佑、人畜平安的祭祀活动。

面具舞起源

黎族面具舞主要在“傩祭”时表演,用来驱除疫鬼,消灾除难。“傩”是我国古代华夏民族的一种驱鬼逐疯的宗教辟邪仪式,而在举行这种仪式时跳的舞蹈称为“傩舞”。

“傩”源于周代宗教辟邪祭祀活动,相继传播于中原各地,后来随着中原文化的发展,“傩”逐渐退出中原,转向西南地区传播扩散。“傩”应是由汉族巫觋输入五指山地区。

黎族从本民族辟邪的实际需要出发,由土生土长的黎族“鬼公”对“傩”进行一番改造,充实了新的辟邪思想内涵和艺术表演形式,变汉族“傩”为黎族“傩”。

面具舞表演

跳黎族“傩”的扮演主角是“鬼公”,由多个助手配合,表演时所有扮演者都得戴上面具,一般为木制,谓之“刻木为面”,是“鬼公”与恶鬼进行生死搏斗的护身符。面具材料多为易于雕刻的木棉树、棕榈树原木。

驱逐“傩”鬼大多在夜晚进行,由“鬼公”及2位助手身着黑灰色长袍,腰束黑色腰带,头缠黑头巾,“鬼公”额上插支雉尾,腰带长尖刀袋,2个助手额上亦插1支雉尾,其中1人提弓搭箭,另1人手提利箭。

扮演“瘴疠鬼”的5人,着清一色的黑色长袍,面戴木刻面具,代表尖头大耳、青脸獠牙、阔口大鼻等5种“瘴疠鬼”,个个面目狰狞,恐怖可怕。由“鬼公”举刀左刺右戳,拍地指天,厉声诵念咒语进行驱逐。

面具舞的作用

黎族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大多是由恶鬼作祟所致,只有通过“鬼公”去求助于神灵的力量才能逐走病魔。为此目的,黎族人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即由“鬼公”在病人身边一面念咒,一面跳舞,直到跳得汗如雨下,完全进入一种神魂颠倒的迷醉状态,才能实现了病人和“祖先鬼”的联系,依靠“祖先鬼”和神灵力量去逐邪除妖,消灾祛病。

2008年,黎族面具舞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具有文化价值和保存价值的黎族舞蹈艺术更是不能被遗忘,传统民间舞蹈的挖掘、传承与保护也尤为重要。

闲话海南

旨在讲述海南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将历史风物、人物逸闻、文化习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述诸笔端,向各位展现一个更有趣、更可爱、更丰富的海南。

平台简介

海南华道和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香港流动媒体公司,运营流动新闻、海外华媒头条,并整合百家世界华文媒体,涵盖报纸、APP、网站、新媒体等,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华人群体的传播平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现海南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