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秭归港,三峡水库水位下降后的消落带清晰可见。郑家裕摄(人民图片)

江苏省扬州市,人们在清理长江仪征段江面上漂浮的垃圾。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雷甸村的河长,正在清理河面漂浮物。姚海翔摄(人民图片)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城近郊的响水河流域,经过多年生态整治,从曾经泛着黑水的臭河沟“变身”为湿地公园。潘帅摄(人民图片)

水是生命之源。优美清澈的河流湖泊、干净健康的饮用水质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盼。

如今,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无论滚滚江河、浩渺湖泊,还是涓涓流水、潺潺小溪,都纳入到“碧水保卫战”战略中。

近些年来,碧水保卫战通过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行动,使中国的水环境持续改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人间仙境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最终绘就“人水和谐”的画卷。

湿地有“量”

饮用水安全事关民生,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在多个方面对饮用水安全作了规定,国家一直对饮用水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和最严密的监管。但一些地方饮用水水源因受周边不良环境影响,水源地安全受到较大威胁。因此,保护好水源地,成为中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重要战役。

青海三江源,18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水源地,维系着全球1/3人口的水生态安全。

年近40岁的噶甲尔·吐旦旦巴从小生长在草原,上游的沱沱河流过他的家乡。“懂事的时候,我看到的草原就是清澈的湖水、绿绿的草地,所有的湖面都像一面镜子一样,蓝天和大山耀映在上面,夜晚的星空也是映射在湖泊上面,非常美丽。交通便利以后,人们的需求多了,环境变化很大。”吐旦旦巴从记事起,家乡的环境开始变化:无序的放牧、采矿、盗猎,破坏了生态链。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锐减,草地退化沙化明显。

之后,政府持续多年采取退牧还草、以草定畜、控制矿产开发等举措,让这片高原之地美景重现。2003年,吐旦旦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全职做起生态保护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青海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目前,青海湿地面积持续增加至814.36万公顷,居全国第一。青海湖水位逐年上升,湖泊面积稳步增加,青海湖保护区的湿地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

在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湖南省沅江市林业局工作人员手指远处说:“那边原来都是欧美黑杨,现在已经全部退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里,大量种植了用于造纸的欧美黑杨。这种树肆意掠取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加速了湿地旱化。现在,数万亩黑杨已被清理。从“种杨树”到“砍杨树”,当地人在环保和利益面前选择了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湿地是地球之肺,也是水源地的保护神。近年来,中国对湿地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用途管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建立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湿地保护立法进程等,目前中国湿地保护率达50%以上,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河湖有“长”

水生态环境治理千头万绪,但河湖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节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从空间角度来说,上下游、左右岸污染都将汇聚于河湖中;从因果角度来说,河湖是水污染排放和水生态破坏的直接承载者,基础设施不足、超标排污、生态破坏等所有问题最终都体现于河湖上。

2018年,中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每一条河流都有河长,每一个湖泊都有湖长。各级党政一把手管理河流,民间河长发现河流污染隐患,直接向河长反映,迅速解决问题。

广东深圳,年近50岁的邓志伟自从当上民间河长,走河巡河成了他最大爱好。“如果关注这条河流,你必须要知道这条河流一年四季每个月的水质有没有变化,如果发现有偷排或者是有疑点,我们就去勘察。”

邓志伟还记得,刚来深圳时,这里的河水还很清澈,可以抓虾抓鱼。但是,没过几年,河水变得污浊起来。其中,茅洲河是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河道周边气味难闻,工厂宿舍无人入住。2013年,茅洲河保卫战打响,截污、清淤、活源、固堤,一场全面系统的综合整治逐步取得成效。

2015年,国务院颁布“水十条”,治水成为国家重要民生工程,像许多城市一样,深圳继续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到2018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在水污染治理上,不仅政府和民间在行动,企业也是重要一员:全埋式水厂——六广门再生水厂每日把收集而来的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后,再流入贵阳市的“母亲河”——南明河;长江上的宜昌河段,每年有6万艘次船舶在这里待闸或转运,一套专业研发的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系统,可以完成船舶污染物交接、转运、处置全过程。

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全国河湖污染情况正在发生转变。据统计,2021年2月,监测的184个重点湖(库)中,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3.3%,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流域有“治”

新时代中国的治水理念已不仅局限于水道滩涂,而是越来越用系统思维的智慧,将治理思路扩展到整个流域水生态圈。

云南大理洱海边,研究人员每周都要到洱海采样两次,每次都是清晨八点半出发,以保证每个监测点的时间尽可能一致。他们的工作只是洱海综合治理过程中的一环。

环湖截污、湿地修复、治理过度开发。2015年,治理洱海的思路逐渐打开,从一湖之治开始向流域之治转变。当地开展暂停餐饮客栈、环湖生态搬迁等行动,将洱海保护管理范围从25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整个径流区。

2018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全流域协同行动,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2019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渔。如今,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显示,目前我国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质稳定。其中,长江干流历史性实现全Ⅱ类及以上水质;珠江流域水质由良好改善为优;黄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罗兰 马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08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