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看似“一拍即合”,美印各怀心思

7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共同出席记者会。(图源:路透社)

当地时间7月28日,正在印度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新德里会见达赖的代表。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9日作出严正回应:美方应重信守诺,停止利用西藏问题、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停止对“藏独”势力从事反华活动提供任何支持。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布林肯就任美国务卿以来对印度的首次访问,却把焦点转向纯属中国内政的西藏事务,美国拉拢印度给中国添乱、找麻烦的意图昭然若揭。据印度媒体报道,布林肯在与印度官员的会谈中,就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阿富汗局势、所谓“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以及抗击新冠疫情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不过,在西方媒体眼中,“中国”才是此次布林肯访问的隐藏的主角。美联社指出,华盛顿已经“毫不掩饰美国希望获得印度协助来孤立中国”。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认为,布林肯此访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拉进美印关系,使印度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一大支点。

美国意图拉拢印度遏制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自奥巴马时代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就一直将印度视为其“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后,印度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对急于推行其遏制中国战略的拜登政府来说,强化和稳定美印关系是其重要的外交政策抓手。刘宗义认为,不论是加强抗疫和疫苗合作、还是推动“四方安全对话”,乃至推动亚太地区生产链、价值链转移,都是美国为了拉拢印度抗衡中国的“诱饵”。最近两年,印度频频在边境、经贸、投资等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挑衅,背后也打着靠拢美国加重对华要价筹码的“小算盘”。

看起来“一拍即合”的美印关系,并非如表面上那样和谐。实际上,过去几个月里,美印之间一直龃龉不断。在印度第二波疫情暴发之后,两国围绕疫苗生产和美国限制原料药出口等问题就嘴仗不断。美国此前因“冷漠”对待印度疫情、直到6月才正式宣布解除对印度的疫苗原料药出口禁令,给印度人留下了“美国不可靠”的印象。《印度时报》4月24日就曾刊文称,由于美国政府囤积新冠疫苗,对印度等受疫情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怕形势充耳不闻,印度网民的反美和反西方情绪爆发。布林肯此次访问期间宣布,美国将向印度提供2500万美元用于疫苗接种,“以回报印度在疫情早期对美国的支持”。然而,对日均新增确诊病例仍在4万例左右、仅有13%的人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印度来说,2500万美元的支持不仅显得杯水车薪,而且也来得太迟。

“人权问题”也是美印关系中一个尴尬的矛盾点。近年来,莫迪政府因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农民抗议等诸多问题遭到美西方国家批评。布林肯此次访印前,在美国方面表示将提出人权问题后,印度政府立刻予以回击,称印度“对其在人权和民主领域的成就感到自豪”。印度展望网站以“布林肯之旅:美国应该就人权和民主问题给印度上课吗”为题发文揭批美国真面目:从前“诡计多端”“搞垮民主政府”,现在“美化自己”。自视为“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印度,当然不会接受美国当“人权教师爷”。布林肯访印期间,显然降低了在人权问题上批评印度的调门,更多鼓吹美印两国的“民主价值观”。如果淡化对印度人权问题的批评,会进一步损害美国自诩的“人权卫士”形象;如果对印度人权问题大加批评,又会影响美国拉拢印度造成不利影响——这是美印关系中绕不开的尴尬议题。

事实上,将自己绑上美国“反华”的战车,对印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无论地缘政治环境如何变化,中印都是搬不走的邻居。过去这些年来,美国对盟友背信弃义、用完即弃的戏码一再上演。如果甘当美国遏制中国的一颗“棋子”,印度就应该看清一个问题:现在美国能把印度抬得有多高,印度将来恐怕就能摔得有多惨。(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