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带领百年大党奋进新征程(六)胸怀天下的大国领袖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王进业、孟娜、许林贵)(续前文)土耳其学者阿尔泰·阿特勒说,在习近平引领下,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大国,中国在全世界的参与——不论经济参与还是外交参与——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现在目睹了一个全球大国的形成”。

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习近平九年出国访问41次,足迹到达69国。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他还会有更多访问。他说,每次用这么多时间出访很“奢侈”,但很有必要。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他的访问活动有时持续到午夜,他还曾在国外访问期间度过自己的生日。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除了出席或主持峰会会议,习近平还出席近70场双多边活动,创造中国领导人主场外交会见外方领导人的纪录。

通过这些活动以及后来的“云”活动,他向世界宣介,中国共产党正在践行“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使命。“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习近平说。

在他看来,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到文化多样化,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同时,人类社会又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的严峻挑战。

为此,应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这一理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的看法、立场和追求。

“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习近平呼吁世界为实现这一愿景采取行动,并引用名言:“计利当计天下利。”

党内权威人士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这一理念是继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后,由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主张,倡导全人类携手共进、共谋发展、共同振兴,获得众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至今,汇总分析国际主要媒体及智库言论可以发现,包括美国等西方舆论在内,国际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该理念具有全新指导意义和适用价值。2017年1月,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47分钟演讲,30多次掌声。讲到关键处,几乎一句一次掌声。

法国学者皮埃尔·皮卡尔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习近平提出打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并倡导新的全球治理观:共商、共建、共享。“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习近平说。

他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并多次讲,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习近平和普京总统把中俄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他两次与今年新任美国总统拜登通话,一致表示中美不搞冲突对抗。他提出中欧是互利合作伙伴,不是零和竞争对手。

他推动深化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形成携手并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2013年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和2018年连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习近平都前往非洲大陆。

上世纪5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封锁围堵,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仅有几十个。到2019年底,这一数字已达180个。近年,有五个中美洲和太平洋地区国家与中国建交或复交。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习近平说。

默克尔即将卸任德国总理之际,习近平同她视频会晤,称她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还忆及她对四川麻辣烫感兴趣。“中国人重情重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中国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习近平说。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21年8月,有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相关合作文件。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出访期间,习近平还专程到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现场考察。

2020年,习近平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这令不少西方人士感到意外,因为他们自己的国家还做不到。

“世界需要感谢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说,四年前也是习近平发出中国支持《巴黎协定》的最强音。如果没有中国明确坚定的表态,《巴黎协定》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习近平坚定做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捍卫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九年间,习近平三次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重要讲话,他还是第一位出席达沃斯论坛的中国国家元首。“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他说,要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

中国成为解决一些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问题涉及应对气候变化、反恐、防止核扩散、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公平贸易、实施维和行动等。不久前,美国仓促撤军阿富汗导致当地安全形势一度吃紧。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视频会晤,推动阿富汗止乱回稳,尽快走上和平重建道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提出国际社会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并指示向150多个国家和1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向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7批医疗专家组。习近平宣布把中国自主研制的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向国际社会提供。今年全年,中国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中国还决定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

“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说。

习近平向国际社会讲述人口第一大国如何从一穷二白走向温饱又迈入全面小康的故事,说这本身就造福了全人类。“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他说,但中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他阐释,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他同时强调:“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

在10月刚刚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提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和积极反响。

“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谈到对习主席的印象,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说,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大力倡导用多边主义理念处理国际问题,习主席的贡献非常巨大。


2017年5月15日,在北京雁栖湖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后,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步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2020年6月17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抗疫 共克时艰》的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