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故事】我在比利时创业成功的经历

编者按: 在比利时一千多万人口中生活着约有五万华人,华人社区对若小的比利时来说更是小之甚小,常常被忽略的我们同其它族群一样生活在此已过百年。起初我们来自中国的各个角落,讲着各自熟悉的方言,怀揣着各自不同的梦想,造物弄人,大家一不小心的就被“缘分”牵着走到了一个国家:比利时。在这里我们统称“华人”。三种官方语言并没有分开我们,在此的目的也似乎越加明确:为了生活的更好!有人曾形容海外生活就好像一个人重新投胎,重活了一遍,什么都是新的,重新学习语言,重新打理人际关系,重新适应融入社会,搞不好还要重新谈场恋爱。。。总之什么都得重新来过。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婆老公孩子热炕头,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实际上真叫人头疼。特别是还要为了生活的更好而工作。说到工作,我们并没有统计过华人在比利时所从事的工作种类有多少,不过勤劳上进的我们是肯定不会被人家给落下的。平时大家都忙着为小家打拼,打拼再打拼,很少有时间聊聊家常,叙叙旧,其实我们的《华人故事》专栏已经开办有段时间了,这里会特别为大家开辟“我的工作,我的生活”系列主题访问,让我们静下心来分享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听听既熟悉又陌生的华人自己的故事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颇具有知名度的比利时餐饮业展会Horeca Expo于2012年11月22日在根特拉下帷幕,这场为期五天的展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者及参观者多达五万人次。

在这场盛会中,POSIOS餐馆软件公司展台前始终人头攒动,来客络绎不绝。POSIOS作为这场展会的“创新”及“最佳人气”双项奖获得者,更是受到了广大餐饮业经营者、展会举办方和佛莱芒政府的高度关注,几天内接受了来自多家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台的采访。

作为POSIOS的创始者之一,一个在比利时生活多年的华裔,看着这经过无数辛苦努力后的小小成就,我的思绪不竟带着我重走了一遍人生路。

五岁生日刚过了不久是新年。全家刚吃了顿团圆饭,年还没过完,91年1月底爸爸就踏上了赴比利时自费留学的道路。那时节的比利时大雪纷飞,异常寒冷,刚到比利时根特的爸爸连个像样的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一户人家花园里的房子里暂时落脚。小屋里没有被子,比利时朋友送来一条毯子,爸爸只能把所有的厚衣服都拿出来当额外的被褥和枕头。

刚开始进行博士生研究工作的爸爸,心里不时牵挂着妻子儿子和父母,所以在研究工作之余还要额外地打工。每个周末,爸爸的同事们都高高兴兴地收工回家了,爸爸则换上一套衣服,转换战场开始埋头洗菜、切菜、刷盘子的工作。这样马不停蹄地辛苦劳作却并没有影响爸爸的主要学业。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过硬的专业本领,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攻克了一个世界难题,二次获得业内最佳论文奖,得到了专家认可,三年的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一般的博士学位都要四、五年的拼搏才能拿到。爸爸的经历和专业水平在同事中,华人朋友中都得到了赞叹。由于爸爸的出色工作和杰出的研究能力,研究所挽留他继续工作,以特殊人才的名义,为他申请了工作许可.96年就获得永久工作合同。

五岁那年爸爸出国后,我就一直很想念他。那时的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而我的爸爸却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呢?好在妈妈是个很坚强乐观的人,她竭尽所能,弥补爸爸不在带给我的寂寞。7岁那年,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妈妈突然对我说,爸爸要把我们接到比利时去。我当时听了很高兴,因为终于可以和爸爸见面了。那时还没有什么背井离乡的观念,只有一味的兴奋。离一年级结束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出国的所有手续都办妥了,妈妈买好了机票。我很高兴不用参加期末考试,也有点可惜放暑假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不过妈妈说,到了比利时以后,会有很多新的小朋友,我可以和他们一起玩。

在布鲁塞尔的机场里,我们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爸爸。他有点变了,好像长得有点像外国人了,我和妈妈竟然都对他有了点陌生感。爸爸却抑制不住他的兴奋,冲过来把我和妈妈抱在怀中,一个劲地亲。他说,我太想你们了,太想你们了。

爸爸在根特的市中心租了一个小公寓,那就是我们在比利时的第一个家。我虽然已经在上海读了小学一年级,但是对比利时的当地语言荷兰语毫无基础,因此爸爸妈妈决定让我重读小学一年级。9月开学上学的第一天,我有点害怕,问爸爸,我听不懂他们说的话,我说的话他们也听不懂怎么办呢?爸爸为了安慰我,骗我说,你要说什么的话就写拼音给他们看,他们会懂的。听了这话我便放心去了学校。

上课的时候我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但是她们一边说一边会有很多动作,可以帮助我理解。大多数时候,我看别的同学怎么做,我就跟着做。上了两节课以后我想上厕所,却不知道厕所在哪里。我先用中文问了老师,她不明白。然后我想起爸爸的话,就在手心里写了“xiao bian”伸给老师看。我以为这下子没问题了,但是老师还是不明白。这下我急了,一阵抓耳挠腮,做了一些怪怪的动作。最终老师不知怎的突然明白了我的意思,带我去了厕所。我的小学生涯在这样的“不明不白”中开始了。

放学以后,别的同学都三三两两地结伴而行,却没人来招呼我一起走。我也不知怎样去招呼他们,只好自己回家了。最初的两天妈妈都会来接我放学,后来妈妈也开始在餐馆里打工,家住得也离学校不远,我便开始自己步行回家了。有好几次回家的路上,我想着回家也没人在,没人跟我玩,好寂寞,见到在路边街心花园里踢球的孩子就跑过去跟他们一起踢。他们也不赶我走,大约因为他们自己也是外来移民的关系吧。那时我们住的区里聚集着好多的移民,但几乎没有中国人。

上学过了大约三个月以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身边同学说话不再是一种唧唧呱呱的声音,而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了。我也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对他们说一些简单的话,他们也明白。语言的障碍就这样瞬间崩塌了。其实这并不真是一瞬间发生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是我一直没有注意到罢了。没有了语言障碍,我开始更多地和本地同学交流,渐渐的终于有了自己的朋友。爸爸妈妈也在成人学校里学了荷兰语,但他们在家却一直坚持跟我讲中文。所以我一直能够说流利的普通话和上海话。过了这段时间,爸爸妈妈也陆续认识了一些同样在比利时根特工作的中国朋友,他们很多人也有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们互相认识后也大多成了好朋友,有几个甚至成为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

我和妈妈来到比利时以后,一开始爸爸一个人挣钱养家。那时他虽然有了研究所里的固定工作,却还保持着周末去餐馆打工的习惯。后来妈妈心疼爸爸太过辛苦,加上他们两人都还心系着国内的父母家人,所以妈妈也决定外出打工。爸爸打的是周末工,妈妈则几乎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出去打工。妈妈为人大气开朗善与人交流,语言学得又快,很快就做上了跑堂的工作,辛苦、忙碌。一开始,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周末工是瞒着我的。到了周末的晚上,妈妈把我哄睡着以后,就和爸爸离开了家。到我早上睡醒的时候,他们已经回来了。有一天的半夜里我起床上厕所,骤然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充满恐惧地坐在床上等他们回来。后来支持不住,挂着满脸的泪痕睡着了。早上爸爸妈妈回来后,告诉了我他们都去打工的事。以后的许多个周末,虽然我知道他们是外出打工了,虽然我知道家里的门锁得好好的,但还是会时不时地从睡梦中惊醒。醒后就独自坐在黑暗里哭,一边哭一边喊爸爸妈妈,即使这是徒劳的。就这样过了几周以后,妈妈说,这样不行,不能让小孩子再一个人待在家里了,这样下去孩子的心理会出问题的。所以最后,妈妈决定留下来陪我,由爸爸一个人去打工。家里过得更节约了些,但有妈妈在我再也不害怕了。

圣诞节和新年是爸爸妈妈打工最忙的日子,因为餐馆里要接待大批订餐的顾客。看着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放假回家了,我总是很失落。妈妈安慰我说,我们还有中国年呢,等过一两个月我们一起过中国年,他们没有的。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过中国年的日子。中午我回家吃饭时正好是中国的晚上,妈妈给外婆家打了一个国际长途。电话一接通就可以听到那一头很热闹,有大家说笑的声音,有电视节目的声音,甚至还有厨房炒菜传来的声音。外婆先向我们问好,接着是舅舅阿姨表哥表姐一个个跟我们说话。一个表姐突然说,你们快回来呀,这里好热闹,我们好想你们。我一听,忍不住又哭起来。来到比利时这半年多我因为不适应,因为想念家乡哭过好多次,但只有这次哭得最伤心。本来妈妈说我们去买点烟花来放,但是打听下来,私人放烟花,除了12月31日晚上,是要向市政府申请的。一般除了一些举行结婚庆典的地方是不允许的。烟花没有放成,外面的天空阴沉沉地刮着寒风,我的这个中国年过得很失落。

以后的几年,我逐渐有了很好的朋友,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在学校里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跟本地的同学都一样。爸爸妈妈都说小孩子适应得快。转眼到了六年级,我已经是个大男孩了,日子过得还算平静,直到那一天。那一天我独自回家,路上突然钻出来几个大个子男生。我认得他们的脸,知道他们是与我同校的学生。我从他们边上走过去,他们却冷不防地开始向我扔石子和树枝。我自知打不过他们,转身就跑,还好他们没有追上来。这样的事后来又发生了几次。我怕爸爸妈妈担心,从没有向他们说起过。有一天,妈妈发现了我额头上突起的包,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她。妈妈她气极了,第二天就去找了校长,校长很快就把那几个男生找出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被那些男生欺负过。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曾经受到过欺负,那一年拉开了我苦闷的青春期的序幕。

随着我的声音渐渐变粗,我的内心世界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来到比利时的这几年里,虽然我渐渐地有了许多当地的朋友,也早已没有了语言交流的障碍,但时不时的,那种“我和他们不一样”的感觉会不经意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比如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和大家一起玩得很开心。其间我上了一趟洗手间,蓦然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和别人是那样的不同。我给自己吓了一条。当我和当地的人在一起的时候,看惯了他们的脸,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也有自己的脸。却不想到自己的脸是这样的平,肤色是这样的暗。这本来没有什么,当时的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挺不是滋味,聚会带给我的兴奋和欢乐顿时减去了大半。

周末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去参加某个俱乐部了,体育运动的、音乐的、绘画的,各式各样。我却被爸爸强烈要求留在家里学中文。中学的学校里已经开设了英语、法语和德语课,又要加一门中文,我心里很有抵触,很不愿意学。爸爸苦口婆心地对我说,你不学,将来会后悔的。爸爸的话是对的。若干年后,当我在一些中比交流的商业展会上用流利的荷兰语和中文为双方做翻译时,不得不感激爸爸当年坚持我不要放弃中文的决策。不过当初的时候,学中文这项额外的活动并没有给我带来许多快乐,相反的,更使我觉得和别人的不同。我的一些华人朋友也很反感他们的父母交给他们的学中文的任务,纷纷跟父母唱起了对台戏。

周末在家的时候,四周尤为安静,这种安静却让我觉得心里非常躁动。我想走出去,想跟别人一样参加一些当地的活动,想和别人一样。这种躁动使我的脾气变得有点坏,做事也很没有耐心,有时还向爸爸妈妈发火。妈妈最早发现了我的不对劲,她跟爸爸说,这样不行,不能把他关在家里,得让他出去参加活动。那时常常有华人联合会组织的运动日,就是在根特的体育中心包场一天,然后我们可以在里面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踢室内足球。爸爸很喜欢踢室内足球。事实上,他的这一爱好一直持续到现在。我却很喜欢打乒乓球。一开始,乒乓球是妈妈教我的,但我的球技很快就让她招架不住了。她找了一些乒乓球打得很好的华人陪我一起打。我对乒乓球的兴趣越来越大。最后,妈妈决定让我报名参加根特的一个乒乓俱乐部。就是那个俱乐部使我开朗了许多。

乒乓俱乐部里的成员,年龄分布很广,最大的有60多岁的大叔,最小的还在上小学。成员们都十分友好、热情。我们每周在教练的带领下按水平分组练习。每个季度都有一场比赛,凭借比赛可以进阶。在教练的指导下、在和俱乐部成员的切磋下,我的球技进步非常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在学球练球之余,俱乐部里也不时搞一些小聚会,大家各自带一些吃的喝的聚在一起谈笑,好像家人一样。在这个俱乐部里,我很快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觉得很快乐,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找回自信的我很快又有了新的收获,那是天神给我的一件大礼。在一个学校举办的舞会上,我认识了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孩A。A有着一头柔顺美丽的长长的金发,脸上一直带着善意美好的微笑。我盯着她看了好久,好朋友鼓励我邀请她跳舞,我鼓足勇气走向她。这个举动使我有了一段无比甜蜜的初恋,更使我在将来有了一个不离不弃的妻子。刚和A交往开始不久,她有些担心家里会有所反对。不过她当时并没有跟我说,是后来提到的。A的父母年轻时开始交往的时候,由于各自家庭背景的一些差异,受到了各自父的阻扰,因为坚持才在了一起,所以他们很快就接纳了我和A的恋情。但是A还是有些担心家族里其他一些人的意见。在一次家庭聚会中,A试探性地拿出我的照片给她的外婆看,说是新交往的男朋友。之后A摒住呼吸,等待外婆的“裁决”。外婆对着照片端详了好久,终于开口说,这小伙子,有点黑呀。听了这话,A终于松了一口气,知道我通过了外婆的“审核”。

除了带给我巨大欣喜的A,那时出现的两个较新的事物也改变了我的人生。那就是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第一次接触个人电脑是在学校里。学校里开设了一些简单的使用操作系统的课程。那时爸爸的工作也开始用电脑来建立辅助模型,他有意无意地给我灌输了电脑是将来人类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的观念。我对这个能够打字能够画图能够播放光盘,之后又能够上互联网的机器非常感兴趣。不久以后学校开设了编制计算机程序的兴趣课程,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到我十四五岁的时候,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用户也越来越多。虽然那时有趣的网站不如现在这样那么多那么丰富多彩,但对于从没见过那些的人们来说足够新奇,惹人注目。我当时想,我自己能不能够做这些网页呢?爸爸听了我的想法,非常支持,很快给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学习网页制作的夜校班。夜校班里不乏许多大学生,都是奔着这个新事物来的。与一些别的夜校班不同,大家来网页制作班学习不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当然,大家没有预料到的是,这项技能的确帮助学习者在之后的就业中有了额外的竞争力),而纯粹是为了喜欢。大家都很热情,充满了期待。

学校里的编程兴趣班和夜校里的网页制作班使我更认清了心里喜欢的是什么。以前从小到大,当人们问我长大想干嘛的时候,我总是没有一个清晰的回答,很多时候就顺着妈妈的暗示说想当一个医生。因为妈妈的一个哥哥从小就立志当医生,结果因为家庭成分的缘故,成绩优异的他没有如愿以偿。妈妈一直记挂着哥哥未完成的心愿,有意无意地灌输给了我。直到开始接触计算机、学习制作网页的那一刻,我才清晰并坚决地感觉到,我要做跟计算机有关的工作。我要编程,我要做网页,还要参与发明。

因此,没有悬念的,大学里我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比利时的大学和中国的不同,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我听说国内的表哥表姐要进大学非常辛苦,要整天做很多习题,通过非常惨烈的竞争和严酷的考试才能进理想的大学读书。比利时的大学,除了一些工程类专业和医学院需要入学考试之外,只要高中合格毕业,就能去心仪的大学心仪的专业就读。但是真正开始学习了,学校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每年的淘汰率都在一半以上。比如计算机科学专业,每年报名的时候有100多个学生,但到第四年写论文的时候,往往只剩下10几个人。大一的时候学校采取的上课方式是上大课。就是几百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坐在大课堂里,一个教授在上面用话筒讲课。教授不会点名什么的,学习完全靠自觉。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很有限,教授在一开学时会列出一个参考书单,让我们在课余自学。许多作业的完成也需要自己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那些参考书,没有人会督促学生去读去学,但是不学,最后的考试就可能通不过,就可能被淘汰。一年下来,一部分学生因为多门课不及格被淘汰,另一部分学生则对该专业失去了兴趣,另投它门。

大学的课程学习比高中里紧张得多,自学要求也高得多,一开始我也很不适应,感觉很累。但是,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喜欢计算机,我心里决定一定要在这行工作,所以决心一定要坚持。而在我有时不竟气馁的时候,爸爸妈妈和A一直都鼓励我。爸爸有时开玩笑道,当年吃了那么多苦都过来了,读个大学算什么?

到了大学两年级开始学习一些编程语言的时候,我们的作业便不再是书面作业,而是做一些实际的小项目了,那时的项目还是个人完成。到了三四年级,作业的项目渐渐增大,我们便开始了团队合作。每个大作业都有一个截止日期,有时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合作的同学必须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分工、讲述各自的进程及遇到的困难等等。合作的同学不能选,有时碰到懒懒散散、拖拖拉拉的合作者感觉很头疼,但是如果碰到一个志同道合,兢兢业业的同学,那种合作是让人欣喜让人期待的。就算有时候讨论到很晚,甚至通宵不睡,我们都不感到辛苦。看着逐渐完成的项目,每个参与者都充满了成就感。往往这个时候,我就感到,我选对了专业,这就是我要做的事。

四年之后,我顺利通过了各门课的考试,取得了写论文的资格。论文顺利通过答辩之后,我和一些当年愉快合作过的同学得到了一个教授的欣赏,进入了他开设的计算机公司工作。在那位教授的公司里,我认识了J,一个年长我三四岁的同样也是根特大学毕业的学长。J和我同时进公司,因为他在取得计算机硕士学位之后又留校读了四年博士。J是和我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我们工作时是同事,工作之余是好朋友,除了聊有关计算机的话题以外,也一起运动。

教授的公司因为某些经营上的原因在一年之后不幸破产了。我们不得不重新找工作。那时布鲁塞尔一家计算机公司正在纳贤,我和J一起去应聘。我们在面试时半开玩笑地对公司老板说,我们俩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决心一起工作。如果你们招我们其中一个,那也得招另外一个。有工作经验的计算机程序员在职场上是很受欢迎的,所以公司老板认可了我们的请求,我和J都成了那家公司的雇员。

在布鲁塞尔的计算机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有一天我和J闲聊,说起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J说,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创业呢?我们有技术,如果找到合适的商机也可以自己干。当时我对这个提议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觉得是个好主意,只是一下子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入手。说来也巧,那时爸爸好几次提到中餐馆的记账点菜软件大有开发的前景。有一次J正好在我家,听了以后,说道,我们为什么不开发一款餐馆用的记账点菜管理软件呢?这个世界上那么多餐馆,现在餐馆客户的要求又越来越高,如果能够开发一款可以用多种个人电脑平台(比如iPad)点菜记账的餐馆管理软件,市场前景一定很好。我觉得这是个非常不错的建议,决定和J一起干。

图为本篇故事的主人公:徐中元(右)

这个世界上有好主意的人有许多,但真正能做出来的却很少,因为把主意付诸行动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我和J开发餐馆管理软件来说,真正的困难还不是编写软件代码、在各种个人电脑平台上测试,而是注册一个公司,开发市场的过程。编写程序是我们的专业,经营公司我们却只能摸黑前行。好在比利时政府非常鼓励年轻人创业,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参加展会介绍自己的机会,甚至给我们提供了一处暂时的办公场所。在我和J的共同努力下,还有我们各自妻子的全力支持下,我们的公司POSIOS渐渐走入了正轨。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POSIOS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客户,客户分布全球。

POSIOS的软件考虑到了用户的不同背景,支持包括中文、英文、荷兰文在内的多种语言,也支持包括iPad在内的各种操作平台。我和J在开发这款餐馆软件的过程中,考虑到使用者不一定有很强的电脑背景,应该给予他们最大的方便,因此软件的使用设计地非常简明。比如,更改菜名和价格、更新图片就像浏览网页一样简单;后台的数据一旦更新,所有联入的硬件设备都会自动导入,不用升级更新。此外,POSIOS的价格及付款模式更是考虑到用户不需要有很大的前期资金的压力,因为爸爸妈妈以前都在中餐馆里打过工,有过帮助一些老板创业的经历,知道开启一家餐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我们的这些对客户的考虑,我们的软件得到了用户的认可,这使我和J无比欣慰。我们把这款自己辛苦开发的软件视为我们的孩子一般,软件得到认可就好比我们的孩子得到认可,怎叫人不感到高兴?回首从来比利时到现在的种种经历,我常常有很多感想。我是非常的幸运的,虽然有过迷茫失落的日子。感谢爸爸妈妈对我无私的付出,感谢他们和A对我的支持,感谢老天让我认识了J这个挚友。我期望着我的人生路和我们的POSIOS公司越走越好。

采访手记:本期故事主人公是华人二代徐中元,其实本来我们要访问的对象是他的父亲徐志安,由于他工作太忙没时间,所以推荐了自己的儿子,这才有了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我和徐先生从未谋面,不过看似好像在哪里见过。采访是以笔答的方式进行的,我把问题寄出后,徐先生准时交了答卷。当我看完整篇文章后,虽然有点长,但是非常温馨,亲切,一点看不出作者是只在中国上过小学一年级的华裔!正如他自己所说:幸好当年听了父母的话,坚持学中文,否则哪有今天这般在中比间穿梭自由的能力啊。我相信,徐中元的经历一点都不特殊,就像千千万万在这里出生或是长大的华人二代一样,都是在面临着肤色的,身份的,语言的,甚至是家庭的困惑里长大, 成熟和懂事的。我真心的祝福他:坚持自己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文:杨帆)

华人*故事是一版访谈栏目,每月4期。我们会关注华人身边事,展示普通人的视角和观点,同时也会对华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和人物加以分析和报道。在这里我们欢迎华人朋友提供新闻线索,提出你们关心的选题。
联系信箱:info@yvchina.com

本文原载于维他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