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谈论这个话题之前,先要讲一件我曾遇到的事情。几年前我在国内度假,坐飞机去上海,当飞行了几个小时后,飞机的机舱广播里突然传来了乘务长的声音:“旅客们,现在机舱里有一位旅客突发急病,如果旅客中有哪位是医务人员请立刻与乘务员联系。”这时我太太瞟了我一眼,不慌不忙地说:“又轮到你了。”
这是我坐飞机时第二次遇到旅客中有人突发急病了。第一次是我从法国巴黎搭乘东航航班去上海时,遇到一位年轻的华人旅客突然发生虚脱晕厥,血压骤跌,经我抢救后苏醒了过来。这次,我一听到广播里的通知后便立刻起身走到飞机的前舱。我看见座位上一位三四十岁的男乘客,一手捂着胸口,痛苦地呻吟着。
我向乘务员说明了自己的医生身份后,立刻俯身询问病人的病情。这位病人告诉我,上飞机的时候还好好的,刚才突然感觉胸口剧烈疼痛,感觉呼吸困难。我叫空姐去拿抢救包,空姐拿来了一个小皮箱,里面除了有血压计、听筒等简单的医疗检查器具外,其它什么药物都没有。我检查了病人,感觉病人不象是心脏出了问题,我考虑是胸肺部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然而最让我怀疑的是“经济舱综合征”。
“经济舱综合征”这是一种在飞机机舱里发生的急性肺栓塞情况,发病突然,来势凶险。航空旅行的旅客如果突然发生胸痛、呼吸困难要高度怀疑肺栓塞,这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急性重症。于是我问空姐机上有无备药?空姐摇摇头,我叫空姐通过广播询问机舱里的旅客是否有人带着阿司匹林,如果能找到阿司匹林,立刻给予病人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止痛也可以抗凝,但是旅客中没人身上带有阿司匹林。这时机长过来询问情况,我问机长还有多久可以抵达上海,机长回答大概再过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机长问我能否再坚持半小时?我观察了病人当时的情况,回答应该可以。机长通知了目的地机场,急救人员到场等候急救。我坐在病人的边上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万一病人出现心肺意外,我就立刻采取人工复苏措施。就这样一直护送病人到上海机场,直到病人被送上救护车远去。尽管我不清楚这位病人最终的情况,但是我还是庆幸在空中他没有出现严重的心肺意外。
“经济舱综合征”是专指乘坐经济舱航班的旅客在旅行途中发生的一种意外肺栓塞症候群,实际上不仅乘坐航空经济舱的旅客会发生急性肺栓塞,包括乘火车、汽车的旅客也可能发生这个情况,所以现在把在旅行途中发生的急性肺栓塞也称为“旅行者血栓症”。经济舱是民航班机上的普通舱,相对商务舱来说座位比较小,放脚的空间比较狭窄,从舒适度上来说相对差些,限制了双脚的活动。对于一些具有血栓形成危险倾向的人群,由于长时间静坐,双下肢静脉回流减慢、血流淤滞,形成了血栓。当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回流到心脏,再经肺动脉进入肺脏,造成了肺动脉栓塞。1977年“经济舱综合征”的疾病名称首次被报道。2000年一位28岁的英国女子从澳大利亚返回英国时,在伦敦机场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这个病例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根据调查,全世界每年发生肺栓塞的病例有数百万人,其中在旅行中发生的“经济舱综合征”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哪些人群属于具有血栓形成危险倾向的呢?
老年人因为高龄,血液循环缓慢,比较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口服避孕药或者服用雌激素治疗的女性以及妊娠妇女,有比较高的血栓形成危险,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根据有关报道其风险高于正常人群五倍之多。肥胖者,因体重因素限制了活动,更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肥胖者发生静脉栓塞是正常人群的2-3倍。血液高凝患者、有过静脉血栓史的患者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吸烟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动脉硬化患者等都比正常人更容易形成血栓症。
侨居国外的华人经常搭乘飞机往返中国,所以要注意预防“经济舱综合征”的发生。预防措施要注意三点:
1。乘坐飞机时,尤其是长时间空中旅行,要经常改变身体坐姿,经常活动下肢,定时起身站立和行走,保证下肢血液循环通畅。
2。在飞机上要多喝水,充分补充水份。少喝含酒精的饮料和咖啡,但建议饮用柠檬汁,根据研究发现喝一杯柠檬汁后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较之前的19%。
3。对于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人群,在搭乘飞机时最好穿上高筒弹性袜。如果没有禁忌症,在上飞机前几天就开始每天服用一片小剂量阿司匹林,直到旅行结束。
希望每位旅比华人朋友回国旅途安全,旅行快乐。
有疑问?请联系鲍医生:hanye88@hotmail.com
本栏目为合作专栏,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
本文原载于“维他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