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全面振兴全过程 沈阳打造东北亚“四个中心”

  沈阳新松公司智慧工厂机器人全自动生产车间。王晓辉摄

处于振兴发展关键期的老工业基地沈阳,近日好消息频传: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批,部、省、市三方开始共建,这是科技部首批6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中科院大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落户沈阳;2月25日,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举行“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沈阳新松机器人精彩出演,沈阳智造赢得冬奥“金牌”,展示中国形象……标志着沈阳朝着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迈出坚实一步。

2017年底,沈阳市委确定了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30年,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走在东北振兴发展前列,把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城市品质要达到国际化标准,沈阳在东北亚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升,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作用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指标、民生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各方面都将达到东北亚一流城市水平。

“中央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沈阳用‘五个高’来具体保障落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说,“要加快构建高层次产业体系、培育高水平创新能力、推进高品质城乡建设、打造高品位发展环境、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全面振兴的全过程。”

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

近100年来,沈阳一直是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东北地区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城市,周边100公里内有6座大中城市。作为国务院规划的东北地区唯一特大城市,到2030年,沈阳要建成功能完备、品质一流、大气磅礴、形神兼备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

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教授看来,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创新、交通物流和商贸会展中心,同188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关系,具有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良好条件。

目前,沈阳正在以国际化中心城市的理念和标准,对标东北亚地区发达城市,谋划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具有国际品质和辽沈文化标识、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让这里早日成为吸引人才、创新驱动、产业集聚、资金流入的洼地。

同时,沈阳市正全力改善公共服务,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沈阳到通辽、沈阳到北京、沈阳到白山等高铁正在加紧建设;地铁、公交对接便捷,快速路网布局日臻完善;坚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快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聚焦科技创新智能制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关乎一个城市的最终竞争力;在创新发展上,沈阳一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众人皆知,沈阳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但少有人知道沈阳科技创新实力之强悍。中科院金属所、自动化所、生态所坐落于此;“双一流大学”东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全国领先;沈阳飞机设计所和沈阳发动机设计所是航空领域国家队第一方阵;拥有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47所高等院校、107个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目前,沈阳高新技术企业接近850家,居东北地区第一位。

在沈阳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看来,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沈阳要在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生态上发力。

要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要加快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数字医疗、大数据、生物医药、眼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推进重大技术创新。大力开发i5智能数控机床及柔性加工中心、极端条件下关键材料、异构网络互联互通技术、新一代机器视觉、原创新药等技术研发。

沈阳还将加快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科大机器人学院、沈阳材料国家研究中心、国家眼基因库、东网科技、沈阳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到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走出具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市科技局局长赵日刚说。

沈阳理工大学巴俊宇教授认为,打造东北亚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为沈阳制造业指明了方向。当前,沈阳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推动“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

目前,沈阳正在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围绕机器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形成以国家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多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大力培育数控机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IC装备、生物制药六大发展“新动能”。以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为载体,以新松公司、中科院自动化所等企业和院所为依托,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雏形。中德装备园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园区,去年新落地项目171个。

“我们抓住关乎未来的新兴产业,打造点、线、面、链、群和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信息链相结合的产业体系,促进增量崛起。”沈阳市市长姜有为说。

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沈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沈阳有2300多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南有浑河、北有蒲河,南北运河、十余个湖泊公园将城市串连起来。医疗、教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生活品质均处于东北领先。未来几年,沈阳把建设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突出教育就业、健康养老、文体旅游、商贸金融、城市环境、交通出行、城市运行等七大领域建设,全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

2017年以来,沈阳抓住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把住干部作风这个关键,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84%的受访者认为软环境有明显改观;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和“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在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便捷高效”成为沈阳的城市名片和鲜明标签。2017年,新增市场主体16万多户,同比增长64%,其中48%是“外地人”投资经营。

2017年,沈阳开启了以“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为主要内容的“三引三回”活动,目前全市老乡人才库储备1000余人,项目储备100余个;校友人才库储备近900人,项目储备200余个;战友人才库储备700余人,项目储备50余个。已有泰康医养社区等5个项目落地,计划总投资42亿元;深圳高科新农无人机、全球最高端抗生素产业化等44个项目完成签约,计划总投资487亿元;62个投资项目进行了对接洽谈,计划总投资额100多亿元。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与东京、首尔等城市相媲美的国际化大都市。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沈阳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也为沈阳建设‘四个中心’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王艳说。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12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