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读两会:机构改革适应中国对外影响力提升

3月13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改革后,这些牌子即将消失。文字来源:新华网 图片来源:新华网.jpg

3月13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改革后,这些牌子即将消失。(图据新华网)

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3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调整涉及超过20个国务院所属机构。方案一旦通过,国务院现有正、副部级机构分别减少八个和七个,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将进一步优化。海外主流媒体纷纷对此表示了关注,对此次改革前景表示乐观。

划清职责范围 大部制改革再深入

方案出炉后,发改委未来的规划受到外媒关注,据悉,发改委的一些职责分别划归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文化旅游部、审计署等部门负责。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的报道中引述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龙的观点。他表示,发改委是一个综合协调、管理的部门,把一些可以规避的职能划归到各部委,使得其职能及范围更加清楚。杨龙强调,按照目前方案,针对一个领域的职、责、权都集中在一个部门管理,可以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事实上,自2008年开始,中国开始将职能相近、业务趋同的部门划归整合,由同一部门管理,称为“大部制改革”。学者吴强认为,这次改革打破了原来按照行业、部门划分部委的模式,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等有全局性设计功能的机构,体现出大部制的总体思路。对于此次改革的前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指出,中国中央政府的行政改革与机构调整此前已经有过多次,这次改革“是对的”,而最终成效取决于上级到下级的传递,因此还要看接下来具体实践。

对外影响力提升 新机构应运而生

国务院将首设国家国际合作发展署,整合商务部对外援助有关职责和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工作。国务委员王勇13日向全国人大做说明时介绍,设立这个机构是为了“发挥对外援助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和“一带一路”倡议。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中采访学者指出,上述以外交为导向的新机构符合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目的是强化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自信。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邓聿文也认为,中国近年在对外援助上大力投入,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统筹这方面工作,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填补监管空白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

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一项关键举措,银监会和保监会将合并组建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央行则被赋予更大监管权力,包括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规草案、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这是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金融监管领域最大的改革动作,现有的证监会则会保留,中国金融业将形成“一行两会”的新监管框架。《联合早报》引述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混业经营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有助于填补监管空白,遏制像安邦保险这样的金融企业从监管漏洞中套利。

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报道中,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也谈到了机构改革对于金融监管体系的影响。他表示,总体来看,金融监管的“中心化”是大趋势。机构改革需要也必须符合政策的大方向,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监管政策更加定向,而货币政策更加宏观。把宏观的(包括文件起草)交给央行,微观的(包括各种定向爆破)交给银保监,可能才是职能划分的界限。(海外网 吴正丹)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