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中国东风 迎崭新机遇


  图为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现场认真听会的外国记者。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记者会现场。

自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以来,中国的新气象、新作为始终牵动世界的目光。作为中共十九大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今年两会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世界从中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对中国将在世界舞台展现的崭新姿态和崭新作为更加期待。

创新理念  更有活力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语点明两会所处的重要历史节点。

对此,不少外媒不约而同地认为,作为中共十九大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本届两会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新”,这也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留给世界的一个突出印象。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现,“创新”再一次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这反映出中国通过数据和技术的创新使用来推动经济转型。

俄罗斯卫星网也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创新发展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该媒体援引专家分析称,从提质增效方面来看,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即以创新作为驱动力。

中国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刊文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称,有关“中国制造”质量低劣、成本低下的印象已经过时,中国正在成为高质量、创新和新科技的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正是一个使中国形象发生革命性变化的计划。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投资“中国制造2025”将意味着意想不到的超额收益。

事实上,如《韩国日报》所言,中国新时代的新变化,体现在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发展,让中国为世界注入更加强劲的新动能。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在中共十九大之后,这次两会制定了中国政府今年的发展计划。为避免投资浪费,为改善环境,中国已转而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

美国彭博社刊文称,中共十九大明确判断,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这次“两会时间”对中国经济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将为未来经济发展制定政策,包括遏制金融风险、改善污染问题和调节过剩产能。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澳大利亚人报》引述澳大利亚对冲基金经理人迈克·欣茨的观点称,中国描绘愿景的清晰度、中国长期的计划和执行等都是中国成功的关键。中国正在改变世界,澳大利亚等国家需要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西班牙《对外政策》刊文称,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显示,西方的经济模式已经过时,需要另外一种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中国正准备塑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模式。

担当责任  更有作为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瑞士《新苏黎世报》看来,今年两会让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准备如何走上世界舞台。该报指出,中国承诺和平发展,愿参与转变国际关系,并将继续为改革全球治理作出贡献。这让外界更加确定,“中国正自信地踏上世界舞台”。

鼓舞世界的不仅是中国声音,还有步伐稳健的中国行动。今年两会,修改宪法、启动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反腐新机构等一系列大事都让世界感叹,进入新时代,中国更具领导力,更有新作为。

海外各界纷纷认为,中国此次修宪恰逢其时,护航新时代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国国际问题专家、中欧论坛创始人戴维·戈塞指出,在多边主义受到严重威胁的当下,中国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的承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道路,这条道路已经成为世界繁荣和安全的源泉。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注意到,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成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对此,该社引述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的观点称,这个决定是中国在改革新阶段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国家机构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如今的经济潜力众所周知,中国越来越经常地援助世界各地的经济体,这将进一步展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和负责任的全球大国形象。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从其中读出中国希望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意愿,认为整合重组对外机构职能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部署之一。该报称,一系列改动反映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翻倍增长的新现实,外交的工作量大了,涉及面也广了,意味着中国更加敞开的大门以及更加坚定的大国责任。

站在世界舞台的耀眼位置,中国在勇担责任的同时,也以本国实践为各国提供越来越多的宝贵经验。近来,宪法修正案中有关增加监察委员会的内容引发国际舆论的持续热议。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国问题专家伊格纳西奥·科尔特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特色监察机制不同于很多国家,其中反腐参与从基层监督开始,这为世界树立反腐榜样,有助于深化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中国政府治理能力。世界也将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一个积极向上的中国形象。

分享红利  更有魅力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不少外媒认为,“改革”不仅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也将是今年中国的关键词。站在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以怎样的姿态拥抱世界,又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惠利,全球充满期待。

为什么中国前景光明?新加坡《海峡时报》日前在报道中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该报直言,面对个别担忧声音,中国经济韧性十足,表现超乎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政府有意愿也有能力制定国家转型所需的各项改革。持续的供给侧改革将确保供需平衡进一步改善。

在《金融时报》看来,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已经证明,经济能够唤醒中国人的巨大动力,并且仍是“中国奇迹”发生的重要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认为,修改宪法与两会透露出来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诠释了中国领导层推动改革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对中国经济的长期改革和发展有利。

德国财经网也认为,中国政府擅长推动经济。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5%左右。中国市场对外部世界将更加开放。

一个更为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也在世界眼中更具魅力。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拟于今年11月在上海举行,目前已吸引到的参展方总数超过预期。该报称,这项活动被视为中国2018年关键的外交活动之一,是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实际行动的一部分。对此,该报引述钟山的话称,博览会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体现了中国自信、中国担当。这个博览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个国家的“大合唱”。

美国《侨报》表示,中国政府已在多个场合明确“继续开放”,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并提出“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意味着中国的“开放”正在升级,更多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已经在路上。两会过后,中国新一轮主场外交将拉开大幕。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都将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的平台。进入新时代,中国仍是全球化的坚定推动者,并愿与世界继续分享发展红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20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