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比华侨百年简史 – 早期侨界的“离奇故事“

比利时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面积只有3万平方公里。青田人四海为家,到处漂泊,不管国家大小,欧洲各国都是青田人光顾之地。据该县侨情调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原四都陈淑青就到达比利时,比其他书籍所记载的旅比华侨时间都要早。1934年,邹韬奋到比利时考察后说,仅斯凯尔特河下游的小城安特卫普一地,“青田小贩来来往往的也有四五十人”。继陈淑青之后,原四都的夏宏范、陈周逢、刘志元、吴福山,方山的周岩朝、金岩琪、叶国明,朱理岩,山口的陈岩芝、林振丰,油竹的朱藏松,魁市的詹本静、詹伯珠、詹蓬轩,石郭的林方清,鹤城的陈金水等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时期到比利时的。这些人到比利时后,生存条件普遍不佳,大多生活清苦,但省吃俭用,努力拼搏,大抵都有些积蓄,为以后的发展作铺垫。

1949年前,旅居比利时的青田人不多,先后仅70多人。旅比青田人习惯称前期华侨为“老客”,在他们潜意识中认为大家都是匆匆来去的过客,只有新、老先后不同。旅比青田人善于生计,重情重义,与当地人民相处和谐。邹韬奋《游比杂读》中记述了一则颇为离奇的故事:

《比侨简史》之”离 奇 故 事“

本世纪卅年代初,有三个年轻的青田小贩一同住在一个比利时人的家里,恰巧那家房东有三个女儿,年纪也正好与这三位青田小贩相当。这三位青田小贩见房东比较困难,也经常帮点小忙,接济她们的家用。日长月久,来来往往,房东的三个女儿便与青田小贩産生了感情,而且都发生了“关系”。其中一个女儿年龄还在十六岁以下。此事被她们的父亲发觉之后,那位父亲怒不可遏,上法院控告了那三个青田小贩。在别人的土地上犯事,那三个青田小贩恐惧的心情可想而知。开庭审判的那天,观审的人很多,中国使馆也派人去旁听。一家三个女儿和三个青田小贩发生那种“事”,在当时的比利时社会确实不能不轰动一时。三个青田小贩处境艰难,幸好房东太太站在青田小贩一边。她当着大衆,面对法官,口若悬河地讲了她的一篇大道理。她曆数丈夫在外面轧姘头,平日不但不住在家里,而且置她们母女生活于不顾的种种“罪状”,极力赞扬三个青田小贩如何如何地好!法官问那三个女儿,三个女儿也都说母亲的话不错,并且表示愿意嫁给这三个青田小贩。结果那位父亲大吃瘪,那三个青田小贩祸中得福,喜出望外,各拥着娇妻,“凯旋而归”。

1917年八月,比利时的中国劳工在工作间歇,聆听他们自己的新闻。© IWM Q2762


这幕悲喜剧发生在一九三三年八、九月间,一九三四年五月韬奋先生考察比利时时,在《游比杂谈》中作了较爲详尽的记录。 六十多年岁月沧桑,如今,与这三位“青田仁兄”同期限的旅比青田人已如凤毛麟角,足迹难寻。两次比利时之行,我未能了解到这三们青田前辈的尊姓大名,也未能了解这故事的后来发展和最终结局。也许这故事曾在青田某前辈身上发生过,“无风不起浪”;也许这是一则“张冠李戴” 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原不是青田人,因爲旅比利时青田人较多,人们都把青田人作爲“中国人的代表”,因而即使发生别的中国人身上的事,也被说成是青田人的事;也许这本来就是一则故事。早期旅比青田人爲开创华人事业,曆尽了人生的种种苦难,都曾有过许许多多使人听了不禁潸然泪下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韬奋先生记下的这一则近乎离奇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旅比青田人的一些基本事实,一是早期旅比利时的中国人中,青田人爲数衆多,且具典型性、代表性;二是早期旅比利时的青田人多爲年轻的男性公民;三是青田人勤劳朴实,富有同情心和人情味,这一点,,从本文三个青田小贩的爱情故事中可见一斑。(作者 麻卓民)

(本文图片来自http://www.wo1.be网站)

本文原载于“维他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