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上海精神”, 贡献“中国力量”

1528673592398894.png

6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外方领导人。(图源:新华网)

2018年6月9-10日,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在山东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这是上合组织扩员之后的首次峰会,也是中国2018年第二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国共聚青岛,就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热点问题展开充分交流与磋商。上海合作组织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不断扩展合作空间,努力将经济合作提升至新水平。

提供中国方案,谱写共同发展新篇章

此次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方推动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的多项措施,其中包括:未来3年,利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等平台,为各方培训2000名执法人员;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为经贸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在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300亿美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未来3年,为各成员国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名额,增强民众对上合组织大家庭的了解和认同。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这些措施都将为上合组织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不可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上合组织各国团结携手,秉持“上海精神”,共同应对挑战的决心加强了上合组织的凝聚力。借主场外交优势,中国在此次峰会上推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中提出:“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正是对“上海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推进“一带一路”,凝聚区域经济合作新动力

2018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一带一路”不仅要打造贸易大通道,更重要的是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在沿线地区建立起产业带,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人民福利共同提高。

“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上合组织国家的广泛欢迎,成员国愿共同落实、支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接合作。上合组织作为“一带一路”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平台,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带一路”的实施将为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创造新机遇、开拓新思路、提供新模式、注入新动力。

互联互通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重点方向。2018年5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了经贸合作协定,该协定的签署及落实对提高欧亚区域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峰会各方共同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宣言》,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上合组织各国还将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紧落实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合作文件,增进各国在技术标准方面的协商和沟通,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继续研究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发展基金(专门账户)问题的共同立场,努力将上合组织打造成为多边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拓展合作空间,营造开放包容新气象

2017年印、巴两国加入后,上合组织成员国数量由6国增加为8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30%。

印度的优势产业包括软件业、医药业、农业、人力资源业等,巴基斯坦的优势产业为农业和纺织业。充分发挥新成员优势产业的作用,加强成员国间合作,挖掘扩员新潜力。在深化能源合作的同时,还应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促进各国在科技、农业、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合作、环境保护、减灾等领域的合作。

上合组织内部汇聚着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俄罗斯文化及中亚各国民族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的各国文化在此交流融合。

随着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各国在发展思路上的差异及各国利益的冲突都对人文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人文交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共赢的文明观,扎实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媒体等领域合作势在必行。

(郭晓琼,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海外网特约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