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图源:东方IC)
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击败该党前干事长石破茂,成功当选自民党总裁。在自民党主导的执政联盟掌控国会的前提下,安倍作为执政党领袖,有望将首相任期进一步延至2021年秋,而这将使他成为日本历史上累计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可以预见,自民党内乃至日本政坛“安倍独大”的格局至少还将维持下去。安倍的长期执政是日本内外环境综合推动的影响,它也将继续推动日本国内政治生态以及国家战略产生新的变化。
安倍长期执政能得以实现根本在于自民党一强地位的维持与强化,以及安倍对党内权力的有效掌控。从自民党方面来看,2012年底,安倍领导自民党重新赢下众院选举后,自民党在众参两院的席位不断扩大,形成“不动如山”的优势;在野党势力则不断衰弱,在国会格局中趋于边缘化,陷入权力争夺和内部分裂。曾执政日本三年的原民主党不仅难以扭转执政失败带来的负面政治形象,反而进一步分裂。新兴在野势力仍无法凝聚成统一的挑战力量,其政纲或与执政党趋同,或难以赢得选民信服。一方面,执政集团不断强化对政治资源的垄断,而且基于捍卫执政地位目标,更倾向于内部协调、一致对外。另一方面,在野势力则始终无法从内部权争的混乱循环中走出,这让日本政治格局力量失衡的形势进一步固化。
在安倍对党内权力的掌控方面,相比首次执政,安倍此次吸取了政治教训,在运用家族政治遗产、统合自民党内各派力量方面取得了更大进展。安倍与麻生太郎、菅义伟、岸田文雄、二阶俊博等党内派阀领袖或元老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权力联盟”。安倍通过利益交换与关系协调,积极掌控党内议政权、人事权及舆论风向。安倍执政以来,尽管多次改组党和政权人事,但其“核心骨干”始终不变,这也成为安倍团结党内、对付挑战者和不利舆论的最大仰仗。通过此次党总裁选举可以明显地看到,安倍获得了党内主要派阀、绝大部分本党国会议员的支持,在地方党组织的影响力上,也较以前有所增强。尽管自民党内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权争暗流涌动,但在安倍目前的权威及政治盟友的协调下,尚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管控”,不至于影响其权力基础。
在国家政策制定方面,“团结一致应对内外挑战”成为安倍强化其执政地位的基本理由和宣传口径。安倍执政以来,对内主打“安倍经济学”,以量化宽松手段持续刺激经济,推动结构改革,对外开展“战略性外交”,以各种手段强化日本的国际存在感,巩固地区外交基盘,更主动地介入并试图主导当前国际、地区经贸新体制的建构。需要看到,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选民们看来,安倍政权的内外施政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有着“相对积极的趋势”,或至少已经“经历了现实考验”。相比于在野势力,执政党的政策承诺和手腕“更值得信任”。
需要看到的是,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政治变动频繁,首相多数“短命”,对国家战略主动性、政策连贯性乃至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日本经济低迷,国际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更强有力的国家战略“让日本重新强大”,“让日本继续成为一流国家”成为精英层的主张。在保守意识形态于主流舆论的引领下,要求“政治稳定”以支持国家复兴的民意诉求相对高涨。安倍也积极利用这一民意基础,不断强调政权在各政策领域“有所作为”,并通过适时制造“危机情境”(如渲染朝鲜导弹威胁),强调自身执政合法性,促使民众更进一步团结在政权周围。
当然,也需要看到,在安倍长期执政的背景下,特别是一系列政治丑闻连续出现,关于“安倍独大”造成民主受损和“行政扭曲”的批评意见也在舆论中显著上升,过去对“稳定”的民意诉求也在逐步向“革新”转移。为应对这一问题,安倍已经不断做出“将谦虚地执政”的姿态,试图降低外界对其“独裁印象”,并承诺将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构建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福利体制。此外,安倍还在修宪等敏感议题上“调整节奏”以缓和矛盾,降低阻力。总的来看,稳固了执政基础的安倍仍将推进其既定政策,以“留下政治遗产”为目标推动日本“正常化国家”战略。同时,也将不断做出“改革”姿态,以响应民意诉求。
(卢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