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众参加反“脱欧”游行。(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在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和欧盟的“脱欧”谈判陷入僵局之际,近70万英国民众走上伦敦街头,举行“人民投票”示威游行活动,呼吁对英国脱欧最终协议举行全民投票。此次游行是“规模最大、最响亮、最重要”的一次,为本世纪继2003年100万人抗议伊拉克战争后的英国第二大规模示威游行。早前,首相特雷莎·梅已否定了再次举行全民投票的可能性。
据报道,在此次游行队伍中,有12.5万保守党成员以及5.4万工党成员。英国《卫报》分析认为,这场游行确实能够鼓舞人心,但缺乏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第二次公投不能解决现在所面临的任何实际问题。相较于第一次公投,第二次公投极有可能会加剧社会的分裂。
由于英国“脱欧”谈判僵局难解,是否应该“脱欧”已成为困扰英国社会的难题。当前,英国保守党和工党内部已出现分歧,曾坚定支持“脱欧”的前外交大臣鲍里斯也因在“脱欧”问题上与梅首相的分歧而辞职。而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反思自己当年为了抗议欧盟是否应该耍“小脾气”。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指出,当初部分选择“脱欧”的人都觉得最后肯定不会“脱欧”,只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公民权利选择“脱欧”,却没想到自己的一票居然那么重要。另据2017年底英国《独立报》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已有51%的受访者反对英国脱离欧盟。不过,正如英国《卫报》所说的那样,反对“脱欧”的人也不能解决现在英国所面临的问题。一旦举行二次公投并决定留在欧盟,梅政府是否会垮台?至今为止的“脱欧”谈判进程又该怎么办?再一次和欧盟进行谈判就一定会顺利吗?
英国“脱欧”还是“留欧”的争执恰恰反映出“一人一票”制度的弊端。西方民主看似赋予了普通民众选择的权利,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对重大议题的判断力,特别是针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发展方向这样的复杂问题而言,许多民众往往是短视的,并容易被政治家诱导和操控。
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一人一票”往往成为西方政客攫取政治资本的工具。以“脱欧”公投为例,据BBC报道,主张“脱欧”的阵营说,一旦英国脱离欧盟,英国每周能够有3亿5000万英镑的额外资金用于英国国民卫生服务(NHS)。这一数字吸引力巨大,不容忽视,而且很容易理解,无疑具有政治说服力,对各年龄段的选民都极具吸引力。尽管这一数字本身经不住推敲,争议性很强,但人们会觉得,脱离了欧盟,英国会好得多。民众一旦无法掌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在没有充足思考的前提下,简单多数民主制度就往往会成为政治家的一张牌。政治领导人掌握的信息比普通民众更多、更详细,如果领导人不承担责任,而是诉诸“公投”,就是把责任推给公众。而且在民粹主义煽动下,民众的非理性的一面往往更容易占上风,会让“各种情绪浮出水面”。
其实,从根源来看,英国之所以选择脱离欧盟与英国社会问题的累积和爆发有关。不同族裔生存环境差异明显,多元文化融合困难,贫富分化严重,社会阶层流动性低。草根大众对生活的无望、对政治和经济与社会现状不满的外溢,从最初对政治的漠视,演变为通过投票表达不满。只是为了发泄怨气,耍点小脾气成了不少英国人选择“脱欧”的缘由。
“脱欧是对错误问题的错误回答。”在此次“人民投票”示威游行活动中有一块横幅这样写道,“我们真正关注不应该是是否‘脱欧’,我们社会真正的问题是不公平、不平等、以及贫富差距。英国社会需要更有勇气地去面对这些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网 戴尚昀)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曹慧为本文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