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货币拥抱数字技术(经济透视)

国际清算银行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大多数央行都在研究发行数字货币,瑞典、乌拉圭等少数国家的央行已进入试点阶段,一些央行还就此展开了合作项目。

数字货币令全球央行如此重视,主要是考虑到“去现金化”趋势的需求。纵观货币发展史,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以国家信用为背书的纸币,人们总是青睐那些支付更为便利、币值更为稳定的货币。现在,移动支付技术凭借无与伦比的便捷性,成为很多人的首要支付手段,这对以现金为代表的传统货币形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认为,当货币面临“历史性转折”之际,各国央行应考虑发行数字货币。

与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不同,目前各国央行研究试验的数字货币,实际上是“数字化的法币”,也就是现金替代品。未来的法定数字货币,更像是个人手机上安装的电子钱包,或直接连接央行,或连接央行监管运行的支付机构,或两者兼有。利用这个电子钱包,人们可以进行“点对点”的支付,就像使用现金一样。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适应当前社会的不少需求。首先,它对金融普惠性有着重要的正面作用,无额外收费令低收入人群受益。目前,人们使用移动支付手段,需直接或间接承担成本并受到限制。如支付金额超过一定限额时,需向银行和支付服务商付费。低收入人群显然更倾向于现金交易来避免额外成本。不过,随着“去现金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取现也变得困难起来。以瑞典为例,2016年其现金流通量仅是2012年的2/3。法定的数字货币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其次,它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用户的消费行为和偏好被服务商一览无余,这对个人的隐私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则可以实现可控的匿名性。如果消费者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小额交易,就无需经由商业机构之手而直接在央行系统上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现金交易,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和避免支付信息泄露。此外,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还可以有效解决信用背书的问题。

当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也是大多数央行对于发行数字货币仍保持审慎的原因。例如有人可能利用数字货币支付的便捷性和对隐私的保护,从事洗钱、行贿等违法活动。同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能令金融市场变得更加敏感,进而对金融稳定乃至日常货币政策操作带来冲击。

未来,金融科技的进步可以为各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各国央行可以根据需要扬长避短、审慎设计,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当货币拥抱数字技术,或许会成就央行的华丽转身。

(作者夏乐为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25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