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企业竞演创新大戏

本报广州2月18日电  (记者吴冰、贺林平)“快看快看,那些不是普通的衣服,上面还能显示各种各样的画面!”猪年除夕夜,当央视春晚的镜头摇向深圳分会场,坐在电视机前的小学生罗宇航被台上30位舞蹈演员身穿的演出服吸引了,兴奋地嚷起来。身边的爸爸妈妈定睛一看,可不是嘛,只见柔软舒展的衣面上,忽而显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忽而又变换出高清显示的壮美山河、甜美面庞,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这道科技感十足的风景线,来自创新之都深圳的一家高科技企业柔宇科技,演员身上由32片全柔性屏“缝制”而成的“柔衣”,是柔宇继2014年发布全球首个厚度仅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之后,又一款基于柔性显示屏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家由三位清华和斯坦福博士于2012年创立的科技“独角兽”,短短6年多已在国内外储备25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将产品销售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跟柔宇一样,广东很多企业都有发展的“独家秘笈”。在羊城,广州无线电集团一连签下9位科技领域的院士“大拿”,目前已拥有各类创新机构、研发平台61个,为企业带来年均20%的快速增长;在珠海,我国最早专注于无人艇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云洲智能,八年磨一剑,已拥有无人艇核心专利近百项。最近自主开发的“数字孪生系统”,能在虚拟场景中重构水域实时场景,成功实现对无人船舶航路规划、自主避让等自主航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测……

多年来,敢为人先的广东努力在科技创新领域占据领跑位置,以创新驱动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达24.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技术自给率达73%,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一,带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6.4%、31.5%,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双突破”。

然而,广东当前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突出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的短板。“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是用市场换不来的,只能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更多领跑、并跑技术。”对此,广东决策层居安思危。在省委和省政府决策部署下,一场以企业为主力、政府和社会支持的核心研发攻坚战,在南粤大地吹响冲锋号。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广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超前谋划,率先试水,让企业成为这场创新大戏的“主演”。目前,全省4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已达35%,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全省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万家;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5%。广东力争到2020年底,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到40%以上。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但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协力相助。为攻克行业共性技术、突破关键短板,广东筹建了四大省级实验室。创新更离不开公共基础研发平台的支撑。去年8月23日,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散裂中子源如一台“超级显微镜”,能将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看得清清楚楚,是国际前沿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研究平台。依托散裂中子源的磁吸效应,一条长100多公里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初见雏形。

新型研发机构可自主审批下属创投公司最高3000万元的投资;允许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运营公司“大股”;高校独资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可将高校委托或划拨的科技成果自主作价投资,对科技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继去年9月广东首次出台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系统政策文件,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基础科研综合实力比肩发达国家的目标之后,广东新年伊始又以省政府1号文推出《科创12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创新主题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

未来3年,广东将持续加大省财政投入力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凝练研发项目,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一批产业带动性强、技术自主可控的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充分借力创新资源集聚又近水楼台的港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促进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与港澳开放共享,强化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对接合作。瞄准高质量发展,企业创新的好戏还在后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19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