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培华(左四)和他的德国工作团队。(照片由朱培华本人提供)
“就想出国看一看。”198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的浙江青年作曲家朱培华,抱着一个简单的念头,怀揣40西德马克,登上了前往欧洲的飞机。此后30年间,从做中餐馆里端盘子的“跑堂工”,到开起一家属于自己的中餐馆,再到创办跨咨询服务、生物医药健康、餐饮等多领域的跨国公司,朱培华从无到有,在异国他乡编织出自己的“幸福梦”。而今,回到故土,他又拾起熟悉的音符,谱写动听的曲调,演奏出华商与中国同频共进的美妙旋律。
“世上就怕认真二字”
1988年5月,已在音乐领域小有成就的朱培华,跟随先期出国的妻子来到欧洲,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开始崭新的生活。
出国之初,因为国家外汇管制,朱培华只能带40西德马克,还因行李超重在德国转机时被罚下一半。于是,到卢森堡大公国之后,迫于生计需要,他不得不赶紧找一份工作。
“一双弹钢琴、写五线谱的手,变成了一双端盘子、洗杯子的手。”朱培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卢森堡一家中餐馆“跑堂”,每天从上午干到深夜。虽然生活艰辛,但朱培华没有因此懈气,“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只要我认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朱培华便凭借吃苦耐劳的干劲赢得餐厅老板的认可。不仅如此,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忙碌工作中,原本对餐饮业完全陌生的朱培华,逐渐摸清了经营餐厅的门道。一段时间后,他用攒下来的钱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侨胞出国创业,都会首选中餐行业。朱培华也不例外,凭着一份独特的匠心,他的中餐馆开得别有特色。
“我在餐馆里放了两个高达2.9米的青花瓷花瓶,一个上面绘着中国的长城和壮丽河山,另一个则颇具‘卢森堡味道’,上面画着阿道尔夫大桥、卢森堡大公府等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这两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花瓶,是朱培华特地从中国的景德镇订制而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当地顾客。
类似的精妙心思,朱培华还有很多。例如,他将中餐馆选址在卢森堡风景秀丽的郊区,餐厅里还装饰着中国结、红灯笼和中国的艺术品。安静幽雅的外部环境,“中国味”浓郁的室内布置,吸引许多顾客来到他的中餐馆,纷纷夸赞这里不仅有美味可口的菜肴,还如同一座博物馆。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朱培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不管是搞音乐还是做餐饮,行行都可以出状元。我用心用情在做这件事,餐馆才越开越好。”朱培华说,自己的成功秘诀正是“认真”二字。
“我对新鲜事物有追求”
在许多人看来,拥有一家生意兴隆的中餐馆已很不错,但朱培华并未止步于此。“可能是因为之前从事音乐创作,我一直对新鲜事物有着特殊的追求,希望能再多做一些别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欧洲的交流并不像现在这样广泛、深入,朱培华从中看到可以拓展的空间,成立了和协国际咨询公司。当时,总部位于卢森堡的世界最大钢铁公司阿赛洛与中国莱芜钢铁的合作,就是和协国际从中牵线。
在朱培华看来,海外华侨华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他们熟悉中国,另一方面他们在居住国长期工作、生活,因此可以在中国与居住国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合作。
以卢森堡为起点,朱培华的生意越做越大。而日渐繁荣、不断开放的中国始终是他心中最深的情愫。
2005年,朱培华入股了德国一家从事抗氧化、抗衰老医用保健品研发生产的生物医药公司。最初,朱培华的股份只有1%,他想开拓中国市场,却因其他合作伙伴认为“中国太远”而无法实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朱培华有机会增持公司股份,并成为这家德国公司的董事长,终于如愿将公司业务扩展到中国。
如今,身为卢森堡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欧洲杭州总商会会长,朱培华经常思考,如何更好扮演中欧经贸合作的桥梁纽带,更好地为中国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他发现,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特别要在品牌打造和产品的设计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而这正是一些中国企业的弱项,德国等欧洲国家则在这一方面领先世界。因此,他一直希望能把拥有300家知名德企和协会、有着65年历史的德国品牌设计委员会引入中国,和中国各个企业、协会建立联系,帮助中国企业建立品牌、创新设计。
事在人为。2018年11月,经过多番洽谈,朱培华公司设在浙江的一家子公司终于与德国品牌设计委员会签署该委员会在中国的第一份合作伙伴协议,这意味着未来更多的中国企业将有机会在品牌建立、产品设计等方面与德国企业和专业协会进行密切交流。“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品牌,这是非常有前景的。”
“中国唤醒我的音乐细胞”
“我一直把祖国放在心中非常重要的位置。”2013年底,朱培华响应“浙商回归”的召唤,把工作重心转回国内。“我相信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一定会大有作为。”
回国发展之后,朱培华的事业迎来了更多机遇。更让他惊喜的是,中国这片“多情的土地”还唤醒了他的音乐细胞。“算起来,我和音乐的接触断了近25年,没想到回到中国,这块土壤又让我焕发出创作音乐的无穷激情。”
工作之余,朱培华再次回归“音乐家”的角色,创作音乐成为他的一项新工作。这些年,他将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在海外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谱写了多首充满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劳动托起中国梦》传达了劳动者的奋斗精神,也是朱培华这群海外侨胞出国打拼、从无到有的真实写照;《浙商之歌》赞颂了改革开放大潮中敢为人先的浙商精神;《祖国,祝福你》作为2016年世界华侨华人春晚的主题曲,引发强烈共鸣,在海外侨胞中广为传唱……
“这是座美丽的城市,湖在城中央,花开家门旁……”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一首名为《九月杭州桂花香》的歌曲传遍杭州大街小巷。歌曲开篇,小提琴奏出由远及近、婉转悠扬的越音引子,副歌部分则加入西方交响乐的合奏,充满江南韵味又不失西方风情的曲调,尽显杭州面对各国宾客的热情与开放。
朱培华正是这首歌曲的曲作者,中西合璧的曲风源自他的精巧构思。作为献礼G20杭州峰会的原创歌曲,这首歌后来还被刻录成光盘,作为礼物送给出席峰会的外国国家元首和嘉宾。这也成为朱培华最骄傲的一件事。
“很多人问我,如何创作出这么饱含深情的作品?其实,我的创作动机很单纯,不为名,不为利,只因为这些年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带给我深深的触动,看着祖国的山水更美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了,我相信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会走得更快、走得更远。”朱培华希望用美好的音乐传达一份真挚的心声:“我爱我的家乡,我爱中国这片热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28日第08版 严瑜 周伯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