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百分之四十二的婚姻以离婚收场,再婚人士的离婚率则更高。随着社会的变迁,婚姻的意义也不断转变。在传统社会,基于伦理观念及经济结构,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关系广汎地受到社会人士的认同。由于女性大多缺乏独立的经济能力,即使她们对配偶诸多不满,也只能默默承受。对她们来说,离婚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少数离婚的妇女也难逃备受歧视的命运。
现今社会女性地位日渐提高,在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少出色的巾帼英雄。她们的财政能力往往能比美男性,已婚妇女在经济上对丈夫的依赖也不断下降,也不再愿意无休止地忍受一个貌合神离、甚至蛮不讲理的男人。社会越趋开放,也改变了人们对婚姻的看法。合则来,不合则去的态度也普遍地被社会接受。上述种种无疑是离婚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大胆地说,无论古今中外,真正美满的婚姻始终属于少数。经历过婚姻生活的人,大多会感到一点失望和无奈。究竟这是否人生不能避免的一个遗憾,抑或大部分夫妇根本不懂得怎样处理和对待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不容否认,夫妻是我们一生中最亲密、最重要的关系。两个人选择毕生缔结,建立家庭,共同教育下一代,协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共享欢乐时光,一起开拓未来,当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他们紧密的接触,是最能促进双方不断成长的催化剂。可惜的是,大部分夫妻都错失了这宝贵的机会,甚至由互相倾慕变为互相憎恨,最后唯有分道扬镳。
两夫妇日夕相对,在不同情景下的互动,其实就是为对方提供了一面镜子,让他进一步去明白自己。比方说,太太用心煮了一顿好菜色,满心欢喜等待丈夫下班一同享用,也期望获得他的一声称赞,但却收到丈夫因加班要迟些回家的讯息。经过一番等待,丈夫终于回来了,却说太疲累没有胃口,转身便走进睡房倒头大睡。太太当然满不是味儿,赌气将饭菜倒掉了。一觉醒来,先生要求太太为他准备早餐,但太太再忍不住,向先生大发雷霆,两人立刻吵起来,弄得很不愉快。
其实,假如他们懂得利用这机会,真能学习到不少道理。太太可明白到,他人的赞美当然是赏心乐事,但她完全不需要将自己的快乐建基于其他人的表现,这依赖只会减低了她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一点好处也没有,所以她根本上不需因而失控。先生则可以体会到,对情绪不稳的太太反唇相向,是缺乏自制能力的表现。更好的做法,是多了解太太反应为何如此强烈,然后表示理解,并建议一个补偿方案,让事情完满解决。如他们能持之以恒地以这态度相处及不断成长,对周围的人必定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真是最好不过了。
中国人写的,一股厨房油烟味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