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波:2019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着力点和生长点

啊啊啊.jpg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所所长、教授罗建波在金台沙龙现场(谢明/摄)

面临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历史性节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向牵动世界目光。而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无疑将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外交发展的绝佳窗口。2月28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网举办的金台沙龙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所所长罗建波结合中国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变数,阐明了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三大着力点和三大生长点。他认为,未来中国外交将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积极强调主动运筹,争取更好维护自身利益,进一步经略好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以下为罗建波主旨发言全文:

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化显著加快,中国外部环境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变数。中国外交及时把脉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向和最新特点,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积极强调主动运筹,争取更好维护自身利益,进一步经略好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与“不变”

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多,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回归”:一是保护主义回归,二是强人政治回归,三是大国竞争回归。

但同时,就长期发展趋向而言,国际体系变迁趋向和国际格局演变大势体现出四个“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继续向前推进的历史进程没有变,国际政治多极化态势继续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变,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方向没有变,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继续延展的时代潮流也没有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

这意味着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要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既要突出“随势”、“顺势”和“用势”,又要强调“谋势”、“造势”和“塑势”,做到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当前中国外交的三大着力点

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21世纪中国外交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重大承诺。与此同时,中国也旗帜鲜明地强调“底线思维”,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自身正当权益。维护政治稳定,维护领海权益,反对台独势力并维护祖国统一,是今后几年需要重点推进的三大议题。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开放、不发展,小开放、小发展,大开放、大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条根本经验。当前中国正在打造三大对外开放新平台,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贸区建设。中国相继做出若干重大对外开放新承诺,比如,大幅放开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改善国内投融资环境。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需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实现中国复兴与世界发展的携手并进。

主动运筹新型大国关系。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自美国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显著复杂。中美之间既存在权力竞争和观念分歧的结构性矛盾,又有若干重大的现实问题和具体矛盾,而近年来美国对华战略判断也在发生重大转变,更是显著推升了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乃至冲突性一面。同时也要看到,中美之间既有竞争和分歧,也有对话与合作的广泛空间。中国在继续加强国家实力建设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来展现自身善意,通过中美战略对话和人文交流以实现增信释疑。同时,继续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有效维护大国关系的相对平衡,推动国际体系向更为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当前中国外交的三大生长点

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实践,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在全球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强劲势头。2019年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方将在战略对接、机制共建、项目合作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注重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通过具体的合作成效来展现“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本质,通过主动讲好“中国故事”来缓解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泛政治化”认识;二是要更好实现积极进取与战略审慎的相对平衡,在充分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稳步、审慎、有序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塑造。当前国际竞争涉及三个核心方面:权力竞争、规则竞争、观念竞争。国际规则竞争成为大国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规则塑造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未来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特别要看到,国际经贸合作的重点不只是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也高度重视对规则、规范和制度的建设,这是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看似反对多边主义,但其实也在积极推动世界贸易规则改变,包括修改世贸组织规则进而规范中国的贸易行为。对世界经济的规则之争,中国要有充分的思想和战略准备。一是携手发展中国家完善既有国际体制“存量”,推动世界银行、IMF等重大国际机制的改革,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注重提升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二是做好国际体制机制的“增量”,继续深化金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合作论坛等多边机制,继续完善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多边投融资平台。

深入推进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世界大国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商品、技术和资本,还有更为深层次的思想、观念、制度,以及伦理和道德精神。中国积极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是当前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的重要方面。在本质上,中国道路其实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一种艰辛探索,独立自主、发展主义、有为政府、社会共识是其显著特点。中国积极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治国理政经验交流,通过真实全面地讲述“中国故事”进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通过助推发展中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自身在国际发展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已经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方面,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有可为的新生长点。

(罗建波,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所所长、教授)

人民日报海外网 戴尚昀/整理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