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实情 出实招 见实效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待,令代表委员们振奋不已。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过去一年里,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委员们为助力脱贫攻坚,马不停蹄地努力着。

一线调研接地气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隆德等县是深度贫困地区,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曾随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来到这里。

霍学喜通过调研发现,深度贫困地区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尤其在医疗和教育领域,这是百姓非常牵挂的问题。除此之外,在移风易俗方面,比如婚丧嫁娶,传统习俗的约束依然很强。“我们遇到一家人,有一个儿子,一结婚就负债累累:彩礼10万元,在县城买套房子需要三四十万元,再买一辆汽车需要十几万元,这个家庭因此沦为贫困户。”

过去一年里,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成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人居环境整治”专题组,赴河北、河南实地调研;围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主题,组织委员深入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农场和吉林长白山林场等地调研,形成《关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调研报告》。

扎扎实实来建言

除了宁夏,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还调研了青海等地的深度贫困地区,为全国政协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做了充分准备;并且先后召开有国务院有关部委、专家学者、扶贫干部参加的多场座谈会,专门走访国务院扶贫办听取意见,积极建言,为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实地调研让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掌握了很多一手信息和材料。霍学喜说:“在去宁夏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并解剖了一个国企扶贫的案例。该国企并非直接用现金和物品扶助当地发展,而是根据海原县的独特情况,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并与当地政府的扶贫政策结合在一起。后来,我们就这个模式给国务院写了一份专题报告。”

扎实的调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自2018年3月16日设立至今,已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6次分党组(扩大会)、3次全体会议,60多位委员提交了学习论文,组织“三农”重点工作调研6次,报送调研报告7篇,被采用社情民意信息14篇……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委员们围绕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等领域展开工作,扎实履职,建言资政。

消除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乡村振兴也需要久久为功。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委员们深知这些困难和挑战,他们正在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三农”事业中,希冀能为中国农村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10日第02版 记者 刘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