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image.png

“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说过,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听完他今天的演讲,我觉得中国在向世界展示的是友谊和承诺,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尊重甚至喜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蒙古国电视2台记者恩克图日·阿努达瑞这样表示。

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多位外国记者、留学生、企业家、外籍员工等,听他们畅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实感受和心路历程。

“近6年来,那么多好事发生了”

“变化真大”,是各国受访者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的最直接感受。

“对于我们马尔代夫人来说,一看到中马友谊大桥,就会想起‘一带一路’,它已经成为我们心中的标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马尔代夫国家电视台记者法提马特·萨拉表示,如今在马尔代夫,人们对“一带一路”相当积极,而且还会更加积极,“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进展,6年前人们还一无所知,如今那么多好事发生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基础设施建设真的非常重要。”

听完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后,法提马特·萨拉由衷感慨,“一带一路”对参与建设的各国都有益,一直是共赢的。“我同样喜欢的是,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绿色理念,以及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中国一直致力于做其他国家的朋友。”

2015年,孔子学院总部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南亚国家汉语师资班项目。那一年,来自巴基斯坦的纳飞斯,申请到了这个奖学金。如今,他已是一名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三学生。与他一样获得这个机会的,还有30多名来自巴基斯坦的学生。

说起“一带一路”,纳飞斯感受格外深切。“2007年,我到过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瓜达尔港,那时的瓜达尔港非常荒凉,如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瓜达尔港的建设不仅为中国商品的进出口节约了时间,更使得巴基斯坦和周边国家因贸易繁荣而受益。”

加拿大太平洋海洋单细胞海藻集团副总裁安吉拉·方对本报记者说,“一带一路”倡议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影响,相关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实现了资源、人才和技术的优势互补,形成了共赢局面。

“年轻一代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与到“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共享“一带一路”发展的成果,成为沿线国家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28岁的扎鲁伊·丽娜·梅里姆,已是中国铁建国际集团阿尔及利亚公司市场开发部副部长。一开始,扎鲁伊·丽娜·梅里姆只是负责教中国同事一些基本语言知识,在工作表现不断获得肯定之后,公司安排她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3个学期的学习让她接触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文化,中文水平也大为提升。回到中国铁建国际集团阿尔及利亚公司后,她被调到市场开发部的新岗位,很开心。

在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亚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曹建生看来,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际社会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关键在于,这一倡议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帮助相关国家在项目建设、经贸合作、金融服务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曹建生对本报记者说,作为全球知名的会展企业,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抓住了不少商机。比如,加强与海外机构的合作,也加强与中国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的合作,搭建优质的展览服务平台。2018年,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俄罗斯、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印度、沙特、泰国、土耳其、越南等国举办了40余场展览活动,吸引了数千家展商参与洽谈合作。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迪丽娜·米来提,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读博士。她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哈两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让两国青年有了更多彼此了解、促进友谊的机会,中哈关系的未来也与两国青年一代的前途紧紧相连。在她看来,学好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让年轻一代可以抓住这样的机遇。同时,年轻一代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中哈两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让‘一带一路’迸发出更大魅力”

正是在对“一带一路”的深度参与中,许多人发现,中国以越发立体的形象呈现在自己眼前。

不知不觉间,恩克图日·阿努达瑞和法提马特·萨拉都迎来了她们在中国生活的第三个月。她们正在北京一个为期10个月的记者培训项目中深造,而这样的机会也与“一带一路”密不可分。

“我们很多同学都发现,真实的中国和过去在一些外媒上看到的形象差异太大了,之前对中国的报道很不充分。”两人一起向本报记者感慨。在中国这段时间里,她们除了学习,还一直以记者的身份参与中国两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报道中,也获得了去海南等地报道的机会,她们开始向自己的受众介绍耳闻目见的中国。

迪丽娜·米来提与中国的缘分,其实从儿时就开始了。1968年,她的父亲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自此开始从事汉语和哈萨克语的翻译工作。“父亲对汉语的热爱、对北京的喜爱也深深感染着我。2012年,我怀揣着对北京的向往,到北外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也由此开启了我的汉语梦。”

迪丽娜·米来提通过媒体了解到,目前,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合作领域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跨境运输、农产品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如今,她已把中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因为相互尊重,我们公司里的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员工之间,几乎不存在文化分歧的问题。我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共享公司发展成果。”扎鲁伊·丽娜·梅里姆发现,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阿尔及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这其中就有来自她效力的中国铁建一份功劳。在她看来,两国共建“一带一路”还有许多合作机会,比如科技、通讯、互联网等。“我真诚祈愿,我的职业生涯能在像中国铁建这样的中国企业延续。”

纳飞斯觉得,作为来华留学生,自己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明年本科毕业后,我计划留在中国工作,即使不留下,也希望能找到一份经常往返于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工作,为中巴友好交流出一份力,让‘一带一路’迸发出更大魅力。”

记者:刘少华 赵晓霞 邱海峰

视觉统筹:潘旭涛

责任编辑:白天亮 胡继鸿 叶晓楠 孙 懿 李 婕 潘旭涛 李嘉宝 彭训文

2019年04月27日   第 08 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世界共享一带一路百花园

伟大的构想 重大的贡献 巨大的潜力

“一带一路机遇也是我们华侨华人的”